菩薩放開佛光,顯出法身,從空中悠悠飄落。
“見過觀世音菩薩。”
三藏慌忙上前見禮,悟空也陪在一旁。
菩薩不滿的瞪了三藏一眼,都不太想與這和尚說話。
轉世前在靈山時,金蟬子就耳根子軟。轉了世后更是變本加厲,別人說什么都信。
原本想著利用這點,磨一磨悟空的心性。卻沒想這才上路,反而考驗了菩薩的定力。
菩薩對三藏道:“之前我曾讓金頭揭諦傳話,說白龍乃是你此行的腳力。為何已經過去多日,還在這鷹愁澗徘徊?”
三藏道:“那白龍雖有慧根,卻不愿入沙門。悟空去找了兩次,只顧和白龍飲酒作樂,不曾帶其回來。”
菩薩轉向悟空,道:“悟空,你可有話說?”
悟空抱怨道:“菩薩,師父這話好沒道理。老孫與那白龍投契,方顯得親密一些。況且要一同西行,總不好撕破面皮。”
菩薩道:“你當年也曾頑劣,嘗了佛祖手段方才醒悟。既然白龍執迷不悟,你難不成還缺了降龍手段?”
悟空訕訕道:“老孫降那白龍不難,但好像也沒甚必要。這些馬匹強健,即便到不了西天,幾百里也能走得。車上還有金銀……”
“你這猴子,滿嘴盡是歪理!”菩薩慍怒道:“凡馬固然再多再健,也非是西行能乘之選。若想去大雷音寺求取真經,凡馬是無論如何也到不了的。”
三藏忍不住插言道:“菩薩,既然您親身到此,可否親去勸一勸那白龍?”
菩薩道:“西行路漫漫,你們師徒歷劫未完。鷹愁澗乃是緣法所在,再過幾日方可滿劫,貧僧不便出面。”
三藏雙手合十:“弟子明白,那便再等上幾日。”
菩薩皺了皺眉:“夫懈怠者,眾行之累。居家懈怠者,則衣食不供,產業不舉。出家懈怠,則不能出離生死之苦。”
三藏羞愧道:“弟子錯了,謝菩薩點化。”
悟空在一旁也聽的明白。
菩薩說了一大堆,但歸根結底就一個意思,罵三藏懶。
等著菩薩出手解決,有違出家人之道,會讓取經不圓滿。也就是說,他還是得繼續和白龍周旋。
悟空道:“菩薩,一定要是龍馬嗎?”
菩薩瞅了他一眼,道:“只要不是凡馬,皆可。但鷹愁澗乃是緣法之地,只可在此處找尋。如果你愿意化獸身馱著三藏西行,也是可以的。”
悟空撇撇嘴,沒有再言語。
若是沒有地域限制,讓他去天庭偷匹天馬都行。但在這鷹愁澗,又哪里去尋其他的坐騎。至于讓他化獸身當馬,還不如回五行山下壓著。
“菩薩放心。”悟空嘆道:“明日天黑之前,老孫定會帶腳力返回。”
就在菩薩與悟空說話之時,敖辰也在趕回的路上,而且還帶了不少東西。
除了黑熊精贈送的山貨,還有一頭幫忙運貨的牛妖。
…………
《大唐西域記》,卷十三。
三藏法師游學,中途遇一龍。龍見法師苦,贈貴車健馬,以助其行。法師感龍之善,欲引入沙門不得,惜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