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短短幾日,殷璇璣整個人,便輕易可見地,為照顧女帝而瘦了整整一大圈。
這般心機,不可謂不深。
臘月十七,因拾初有孕而不能遠行的容襄,將歲貢一應事宜交接給了云臨。云臨一行得了命令正準備出發時,卻忽聞帝京傳來國喪的消息。
原來是七日前,也就是臘月初十這日的夜半,建興女帝崩于久病纏綿的寢殿之榻。
這一來,原本應是新歲的歲貢敬獻,轉而就成了奔赴國喪。
有少數已經成行的歲貢隊伍,便不得不原路調轉,以更衣易服后再往帝京。
剩下大部分還在觀望的城中首府,聽聞了這樣的消息,心知這一時之間奪嫡之爭勝負難料,便索性壓下歲貢之事,一邊繼續觀望朝中局勢,一邊備下糧草軍士,或擇明君以投之,或按兵不動以伺機起事。
舉國上下,人心惶惶。
而數日前女帝病危,雖只有六皇女衣不解帶地從旁照料,她卻依然至死也未改先前冊封太女的詔書。
甚至不為任何人所知的,她在彌留之際還曾回光返照般瞪向六皇女,惡狠狠道:“敢這樣軟禁朕,還妄想要這皇位,朕就偏不叫你名正言順。”
想來,那時只剩最后一口氣的女帝,也看出了殷璇璣盡心侍奉下的狼子野心,但她對此全然的無能為力,也就只能在名聲上,給即便日后真成了事的殷璇璣,留一個此生永不能擺脫的痛點。
但她至死也沒能料到,她這排行第六的女兒,壓根就視所謂的名正言順為無物。
在建興女帝入寢陵的那一天,除了已被斬首的大皇女四皇女,以及尚在外地帶兵未歸的九皇女以外,其余三皇女七皇女十皇女,還有八皇女和小太女,都一身縞素走在眾臣之前,來送女帝最后一程。
六皇女殷璇璣,就是趁著這個時候動手,帶三千帝京守衛軍,瞬息間控制了整個皇宮。
只是還不待她再做些什么,一早與八皇女通過音信的九皇女帶兵從外地趕回,在殷璇璣的帝京守衛軍之外,再度將皇宮團團圍了一圈。
雙方相會難免生事,皇宮內外兵戈聲四起。
一片混亂中,慌張躲避刀劍的小太女無故失蹤,三皇女七皇女十皇女早先已有所料,在親兵的護衛下趁機連夜離了帝京。
八皇女和九皇女匯合,手中精兵良將,殺得僅有三千士兵的殷璇璣節節敗退。
九死一生之際,是司南率三萬大軍進京,與殷璇璣里應外合圍剿了八皇女九皇女精兵一萬余人。
兵敗便如山倒,八皇女當即引頸自刎,九皇女被挑了腳筋囚于牢室之中。
一場不大不小的戰亂,處于局中者驚心動魄,在外人看來卻歷時不過短短一日。
戰亂之后的勝利者,是六皇女殷璇璣。戰亂之后的帝京,是一片狼藉。
在這一片狼藉中,殷璇璣沒急著登基稱帝,她先是威逼利誘收服了在戰亂中絕大多數僥幸得命的朝臣,而后便開始走訪帝京的每一條街巷,四處安撫受驚百姓。
而司南隱于其后,一面休整士氣,一面操練士兵,時刻心存戒備地等待下一個用兵之日。
整個大涼,就這樣奇異地陷入了短暫的相安無事之中。
但誰都知道,越是猛烈的風雨,在它來臨之前,越是詭異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