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君,你沒事吧?”
轉眼間,秋月和墨云已一起沖了過去。
夏凡則忍不住蓋住了雙眼。這便是用天動儀做關節的弊端,關節處并沒有鎖止機構,只要操縱者不加控制,它能轉個一圈還有多。
除開金絲藤外,還有另外兩類種子產物也讓夏凡頗為中意。
一類是根瘤草,它能將海砂固定在樹舟盤根錯節的底部,直至形成一片柔軟的土地。它也是世界島得以成型的基礎。可以說沒有根瘤草,就沒有島民如今的生存之地。因此哪怕它既不能結果,又不能用于縫紉或加工,精靈也依舊會將一部分種子轉化為根瘤草,以保證樹舟下方的根莖能夠承受得住海浪的沖擊。
夏凡對此倒沒有什么別出心裁的想法,拿來也是跟農作物同種。根瘤植物一般都是與根瘤菌共生導致的異變,除了能改善土壤質量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固氮。而一直到化學合成氨工藝被發明前,所有的氮都來自于自然循環,這使得大多數土地存在養育極限。可以說正是合成氨的突破,才令現代化肥得以問世,而有了化肥,人類才得以打破自然的限制,用少量土地的作物養活大多數人。
在元素分離都困難的時代,想搞化肥顯然比登天還難,用根瘤植物來提供氮源無疑是種取巧的方法。當然,如果只是普通的根瘤植物,那點氮產量可謂微乎其微,基本指望不上。而根瘤草作為樹靈產物,其潛力明顯遠大于那些尋常作物——至少他就沒見過哪種草能把海砂一點點轉化成泥土,并在此基礎上孕育出生機盎然的樹舟的。
當然,根瘤草的育肥具體效果還得看對比試驗田才能確定,少說也得一年時間。但就算效果不顯,也能拿它綠化沙灘,阻止鹽田周邊土地的堿化,可以說只要買了就不會虧。
另一類則是放在手冊前列的軟竹楠,也是夏凡原以為的“雨水收集草”。
這種植物長得像捕蝦的籠子,一環接一環橫躺在地上,可以延伸出數百丈遠;細的如竹竿,粗的如水桶。根據精靈的說法,它在世界島上有著極為廣泛的用途,既能匯聚雨水,靠著內部的蠕動把水送到住在樹冠上的居民,又能抽取海水,幫助島民撲滅火災。一言以蔽之的話,它堪稱生物管道,承擔起了世界島水資源分配的重任。
光憑它能抽水排水這一點,就已具備足夠的吸引力。無論是鹽田引潮,還是農田灌溉,都有它發光發熱的舞臺。
但真正夏凡動心的地方并不在于此。
抽水的話,水車和翻車都能做到,最多就是效率低點,需要人去踩,而金霞城還遠沒到人力短缺的地步。
他看中的是軟竹楠噴水推進的能力。
如果讓這玩意長在船艙底部,不停向外噴水,豈不是就成了一臺軸流泵?一個不夠可以來一排,只要噴出的水越多,船只獲得的推力也越大。
比起同樣是自己劃動的綠梭,觸須的擺動效率無疑要比噴水低上太多,而且天生不適合高速航行。一旦速度提上去,光不規律的擺動本身都會帶來巨大的阻力,而噴水推進則完全沒有這一顧慮。
水面力量薄弱始終是金霞城的一大隱患,東升國能開來一艘風帆戰列艦,保不準下一次就是兩艘或三艘,更別提毀滅世界島的西極艦隊、
他不想放過任何一種能當做源動力的東西——不管它是天然的,還是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