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夜襲,要么提前埋伏到位,要么就是一支數百人左右的精銳小隊。甚至有人專門研究過,夜晚的作戰距離不應超過十里,也就是能一眼看到火把的程度。若是哪個參謀敢提出入夜后上萬人的主力奔襲,統帥一定會把他吊在營寨門口的旗桿上。
因為光是行軍都能把軍隊跑散。
各支部隊一旦分散開來,再想讓他們聚攏就千難萬難了。
這跟訓練無關——哪怕日常訓練得再多,只要人的視野不能穿透夜幕,監軍無法及時發現離隊者,這個問題就解決不了。
改變這一局面的,竟是教育。
當然,提出此觀點的依舊是夏凡——他讓軍隊在修整時期不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墾荒上,而是拿出至少一半的時間來學習識文寫字,即便是老邊軍也不例外。
軍中不少人表示此舉難以理解,他們練習了一輩子陣仗殺戮,沒想到如今還得學那幫書生提筆從橫豎撇捺開始。學堂宣傳普及教育,收的好歹都是些娃娃,軍中絕大多數人都已成年,平時自詡為大老粗,要讓他們動腦子還真是費勁之際。
最后寧婉君靠著自己說一不二的威信推行下來,不到半年時間,此舉便有了意想不到的收效。
一部分人擁有閱讀能力后,書籍和周報在軍隊里的流傳程度逐漸多了起來。
越來越多的士兵懂得查閱地圖以及過去的戰事報告。
將領與士卒之間的交談明顯頻繁了。
特別是在征伐申州的戰斗中,軍中的每個指令都會下達到伍長一級,士兵們也不再像過去那樣,跟隨軍隊開撥時不清楚自己即將去哪里,又將執行何種任務。如果說過去的行軍是盲目的跟隨,如今他們在啟程之前就會知道此行的目的、上面的戰略意圖以及自己要做什么事情。
夜間行軍的門檻就這樣悄無聲息的被越過了。
每個小隊都會自覺確認隊友是否走散,即使有人被甩下,心里也明白大軍會在哪個位置匯合,不至于漫無目的的成為散兵游勇。
眼睛看不透夜幕,但思想卻可以洞穿屏障,知道自己作戰目的的軍隊,哪怕手中握著的并非先進武器,那也是邁入了近現代軍隊的門檻。
寧婉君作為指揮者,對此變化感受最為強烈——她越發覺得,金霞軍仿佛成為了一支靈活自如的手臂,只要腦海中浮現出一個想法,這支手臂就能替她實現目標。
“讓下面的人準備吧,凌晨一到便開始發動進攻。”公主做出決定道,“防范更嚴的南邊營區,由我親自率隊來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