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之下他開始搜索網頁。
百科上的解釋以及一家娛樂公司的簡介,讓他終于對粵語流行曲的現狀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粵語流行歌曲發源于粵州的傳統戲曲粵劇。
最初的粵語流行歌曲,是把粵劇劇情剔除后,再把整場唱腔化整為零,轉化為純唱腔的歌曲或者唱腔片段,于酒肆茶樓里演唱。這個幾乎就是最初的粵語流行音樂的雛形。
由粵劇而酒肆茶樓,動因無疑是想擴大聽眾。試圖把不太喜歡粵劇唱腔而更偏愛流行樂的族群尤其是年輕一族,拉進粵語流行樂的陣營中來。
然而因為此時的粵語流行樂還保留著大量的粵劇唱腔,所吸收融合的的通俗流行元素還比較有限,這些粵語流行曲,仍然不受年輕人待見。
所以百科介紹中界定粵語流行音樂時,只說是在粵州和紫荊港、蓮花港等地的流行曲。按牛爾的理解,這就和前世的地方戲曲如出一轍,哪里配得上流行二字。
另外提及的是,紫荊港空前繁榮的電影業,因其官方語言主要是粵語,電影的對白和電影的主題曲、插曲,都是粵語對白和粵語流行曲。
當紅的一些影視演員,也灌制推出了一些自己主演電影的粵語主題曲或插曲唱片,但這些歌曲只是電影的附屬品,在市場并沒有引起一點波瀾。
前世那種因為一首歌而帶紅一部影視劇的現象,對現在的粵語流行曲來說,顯然還是奢望。
即便是這些影視明星灌制的唱片,因其也還帶著明顯的粵劇唱腔,仍然被年輕一族視為陳舊和市井,還是不買賬。
在粵州和紫荊港、蓮花港的酒吧和夜總會等場所,主導的流行曲仍然是國語歌曲和英文歌曲。粵語流行曲則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的的低俗音樂形象。
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目前的粵語流行曲,即便在粵語地區,也局限在層次不是很高,受眾不是很廣的范圍內。
至于非粵語地區,就根本不用講了。
隨后牛爾在搜索紫荊港電影時,搜索到了一家粵城的娛樂公司。公司網站上掛了十幾首正在熱映中的粵語電影歌曲。牛爾把每首歌都聽了了聽,感覺和前世五六十年代的粵語歌曲有些相似,根本就聽不下去。
系統給的歌,果然有其道理。
牛爾想了想,心情終于從谷底又慢慢爬了上來。
提升神州粵語流行曲的審美層次,拯救數十億神州人口的耳朵。
就靠我牛爾。
這個。
工具人了。
牛爾一邊自鳴得意,一邊琢磨著怎么才能少花錢,甚至不花錢先灌錄下來一首歌……這家娛樂公司的“聯系方式”四個字剛好撞進了眼睛里。
藝人經紀:徐老師@123456
作曲編曲:王老師@654321
原創自薦:韓老師@135791
三個老師的郵箱,牛爾索性都存在了手機里。
馬上就要聯系的,自然就是“原創自薦”的韓老師。
然而自己連個Demo都搞不定,給韓老師發點啥呢。
怎么著也得先發幾個音節過去。至少要讓這個韓老師知道一下自己的五級唱功,以及這首歌牛逼得不得了的主旋律。
牛爾關了電腦起身離開,徑自就去找網管去了。
用手機錄個Demo,可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