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其實唐納會忘記說主演,主要是因為看完這部電影,完全被導演的天馬行空折服了。
經過檢票,和國內的電影院沒什么區別,硬要說那就是有許多出售周邊的地方。
唐納和加里昂買的事四排的座位,不是3d影片所以四排正合適。
“人好少。”加里昂四周環視,發現只有零星幾人。
“的確不多,因為也沒有宣傳。”唐納發現都是華人帶著自己外國人朋友來看,和他差不多。
燈光熄滅,沒有再出聲,電影開始放映。
電影中充斥著**,這個單詞硬要翻譯,翻譯成一種植物“草”比較合適。
其實真的還好,殺比是昆汀電影中,出現少于一百個**的情況,然而對于其他電影來說,太多了。
這也讓加里昂一愣,這部華夏電影有點暴躁,還有點怪好看的。
唐納是在鵝場看過三遍了,里面的場面都快能背下來了嚴格來說帶著濾鏡看自己喜歡的東西,怎么看怎么好,所以他邊看邊注意加里昂的表情,看其表情從隨意,轉到認真,然后一雙眼睛盯著大屏幕上,唐納就知道,被征服了。
“我缺少的是慈悲、同情和寬恕,而不是理智。”
“復仇不是一條路,而是一座森林,就像在森林里容易迷路,忘記自己從哪兒進來的。”
“我要透過你殘破的肢體見證我的仁慈程度。”
“我缺的不是理性,而是仁慈、同情與寬恕。”
臺詞顯得有些中二。
服化道中二。
人設中二。
但要記住一點,殺比拍攝就是符合自由美利堅的欣賞水平,準確來說比起華人,美國人是更接受這種審美。
看加里昂的表情,在看見女主拿著拿著武士刀無雙割草,臉上明顯看出來激動的神情,還有很多帥氣的音樂,加里昂口中更是嘀咕著“酷,這音樂太酷了”,“動作太漂亮了,這是你們華夏的武器技能嗎”,“是布魯斯李的衣服,這衣服好看我也有一套”,“鞋上還寫著**.u,這雙鞋我喜歡”,“動作太帥”……
美利堅的人情緒更加外放,并且很喜歡夸人,一個著名的例子是,某人在美利堅旅游,先聲明這個某人是真某人不是本人,然后上廁所沒帶紙,廢了很大勁才讓在美利堅的朋友送紙來,然后就是開門的這一剎那,美利堅朋友夸獎:“內褲顏色很好看”。
差不多是如此,當然加里昂嘴巴沒停過的夸,也是因為被這部電影所征服。
也幸好聲音很小,沒有影響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