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劇情有點巧啊。”有個短毛影評人就小聲的嘀咕。
“巧什么,之前豹哥還在黎小軍所在的餐館點過餐,也就是說實際上李翹和黎小軍住的不遠。”旁邊影評人立刻懟了一句:“這種情況下都是兩三年,在這種特定情況下才見面,還不夠真實?還要多真實?”
“呃——”短毛影評人啞口無言。
又是電影里的經典場面,和之前騎車倒是差不多,不知道為何就讓人感覺挺感動,畫面也挺美。
李翹和黎小軍駐足同一個櫥窗前,轉過來相互對視,《甜蜜蜜》這首歌再次響起。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象花兒開在春風里
開在春風里。”
很多時候鏡頭語言真的能表現很多東西,此時的鏡頭語言也是讓人驚嘆,一般拍攝重逢,就是定格鏡頭拍攝兩人,或者是遠景拉近景,不尋常的是剪輯疊鏡頭。
但還有另一種,鏡頭近景拍攝李翹和黎小軍,兩人不僅不同框,還仿佛鏡頭是在兩人中間,一前一后分鏡巧妙。
“在哪里,在哪里見過你,你的笑容這樣熟悉,我一時想不起。”
當鄧麗君的歌聲到這里,近景獨拍攝黎小軍,又獨拍李翹,兩人都笑了起來,笑容中帶著釋然和欣喜,隨即鏡頭剪入中景畫面。
“這段戲的分鏡,拿個最佳導演很輕松,配樂、剪輯、演員融合的恰當好處,導演真是太厲害了。”劉關虹忍不住嘆服,轉頭看了看楚舜,發現楚舜雖然筆直的靠在座椅上,但似乎眼睛是閉著的,睡著了?
“自己的首映禮都能睡著,這就是自信嗎?”劉關虹收回目光,這組鏡頭不服不行。
重逢場景沒有相擁而泣的眼淚,也沒有一句臺詞,甚至兩人連向前的步子都沒有,站在原地“你看著我笑了,你的笑容笑容還是那么熟悉就夠了”。
最后結尾,楚舜還掛了一個扣,在結尾[1986年3月1日],瞬間跳回黑白畫面,電影一開始黎小軍坐火車來港時,明明到站了,但黎小軍還睡覺,之所以醒是因為他背有靠物,依靠在身后背坐著的人走了,腦袋沒有靠的地兒了,才驚醒,原來后面的人是李翹。
下車后,他往左,她往右。
但在九年后的紐約,兩人他從左來,她從右來,在櫥窗前重逢。
如同劉關虹所說,如果最后結局掛在紐約,總感覺差點什么,可細想如果寫兩人回國的劇情,也感覺冗長,電影本身市場也快到兩小時。
左右為難,最后這個扣,也可謂是絕了。
“人生起起伏伏,還是回到了最初的地方,這結局不但完善了電影,還一定程度上升華了電影主題。”
電影結束,劉關虹第一個起身鼓掌,然后全場掌聲雷動。
成功的把楚舜驚醒,由于小時候上課時鍛煉出來的記憶,驚醒后一點也沒有睡眼惺忪,好像一直都沒有睡,穩重的起身接受觀眾們的鼓掌。
“小時候和我爸也是去香江打工,然后也把我接過去了,楚導這部電影是真好,拍出了那個年代的香江,和我記憶中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