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法國《費加羅報》,聽名字感覺似乎是二流報紙,但其實卻是法國發行量最大的報刊,這名字取自于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創辦主旨就是歌劇中主角費加羅的臺詞“倘若不能自由批評,贊美也毫無意義”,甭管能不能做到,反正主旨要擺出來。
《費加羅報》是綜合性的報刊,所以經濟、政治、環保、娛樂、文學等領域都會報道,而這一次戛納國際電影節居伊·沃克獲獎肯定也是提及了。
[居伊·沃克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反應邊緣人士的電影《惡趣味》受到評委席一眾喜愛。]
大致如此,至于其他的正常情況下,費加羅報是不會報道,關鍵問題是這次不正常,因為作為《費加羅報》的專欄作家居伊·沃克投了一篇文章。
居伊這人喜歡懟人,還喜歡說現實殘酷的,再加上其本身還是巴黎高師社會學博士,所以絕對是專欄作家的最佳人選,《費加羅報》當然喜歡與之合作。
法國人喜歡走在街上革命,而居伊喜歡批判一切。
然而少見的是,居伊·沃克這次不是批判,而是夸獎。
[恭喜楚舜導演獲得戛納金棕櫚獎,我的電影也參加了,但《天堂電影院》能夠獲獎,我認為評委席是做出了正確的評判。
歐洲電影圈流傳著“西西里二十一”的佳話,是楚舜導演在西西里島住了二十一天就將意大利當做情人,送出一份禮物《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我聽聞嗤之以鼻,我清楚法蘭西這個國家的惡疾和美麗,不需要其他國家的人送禮物,但看完《天堂電影院》,我得承認羨慕了。
能知一個國家的丑,只能說他生活在這個國家,但能知一國的美,證明他的確是喜歡這個國家。
法蘭西是座浪漫的城市,我認為法蘭西比起意大利更適合做情人。]
沒有錯,居伊這篇報道是搶情人稱號的。
這篇報道,很快被在法國留學的意大利人,轉到自己國家的社交網站上,也就是意大利文版推特,他是很激動,所以標題也很激動[法國人想從我們手里奪走楚舜!]
其實這位意大利留學生,雖說作為意大利人他也不喜歡楚舜的電影,也不喜歡楚舜是意大利情人這說法,主要是這貨對看電影都無感,可要被別人搶這概念就不同了。
以防自己國家的網友看不懂,意大利留學生,還重新的用意大利語將法語翻譯標注。
霎時間,意大利網友不干了。
[不可能,楚舜導演不可以喜歡混亂的法國,就好像是不可能喜歡法國。]
[楚舜導演來到西西里島,然后拍攝了《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還有一部半個月后上映的《天堂電影院》,都是說我們意大利人,海底涼快,法國人海底呆著去。]
[我以前本來很喜歡居伊·沃克導演,認為他是一位很有責任感的導演,現在不喜歡了。]實際上發帖的這貨,是從未買過居伊的電影票,喜歡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政府在干什么?再沒有作為,意大利的男人都要被人搶走了。還有本國的美人們,難道沒有人和楚舜導演來一場可歌可泣的愛情?]
光是一個中午,這條推特就有八千多條回復,瀏覽高達一百八十萬次。
很多人都和留學生相同,像之前還有點反感記者鮑里尼提出的永恒意大利的男人的說法,現在都不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