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泰坦尼克號》有一點,比起《白魔導3》要更加厲害,有人說是大船是征服了全世界的女性,所以票房才能這么高。
這樣說有些夸張,但實際情況也相差無幾。
要知道自由美利堅,是各種運動、游行、組織很密集的國度,比如女權運動、***、同性戀、以及民族運動等。
其中女權運動和黑人運動在好萊塢是最盛行,后者和泰坦尼克號沒關系,所以先說說前者。
美利堅還有專門的“女權論壇”,著名的好萊塢女星以及女政客,很多都是論壇成員。
《泰坦尼克號》空降了美利堅推特熱搜的榜首,但第一個紙媒上評價的并不是影評人,而是好萊塢著名女星黛米·莎拉。
她在看完上午首映,在中午時影評就發布在《洛杉磯晚報》的附加刊中,題目是——“楚舜導演,女性獨立意識覺醒的導師”。
[愛情是犧牲嗎?
不,如果愛情只是犧牲,那么這個愛情毫無意義。
什么是愛情,是你愛一個人,就會不自覺的想要他獲得更好,對于杰克來說那不叫犧牲,那只是想要露絲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幸福。
聽說楚舜導演至今還是單身,但卻給我們講述了一場讓我都流淚的愛情,寫下這篇影評是不擔心透劇,因為《泰坦尼克號》是你知道劇情,也會為之感動和流淚,導演的鏡頭語言極高。
當然我今天不是要說電影傳達的感動,這點肯定很多人說,所以我要說電影中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從《差不多是個愛情故事》的LI,到《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的瑪蓮娜,能看出,楚舜對女性獨立意識是非常看重。
影片中的露絲,是生長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貴族小姐,那個時期無論是貴族,還是窮人女性都沒有獨立選擇的權利,更像是一件貨物。
但和杰克經歷了一系列事情后,露絲成長了,成為一名精神獨立的女性。
什么叫精神獨立?
楚舜導演在電影中給出來答案:有自我追求,有自我判斷,能夠承受自己所做的一切。
露絲知道自己追求的愛情,也在求救和救杰克時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并且經歷過如此多往事,仍然能夠銘記而不悲傷。
在十九世紀的歐洲,貴族女性為了淑女氣質,所以有特殊的側蹬,騎馬雙腿都是放在左側,電影結束露絲雙腿跨在馬兩側,像個“男人”樣騎馬!]
黛米其實主要還是借著電影說女權的事,但的的確確也是夸了《泰坦尼克號》,楚舜今后會被稱為“最了解”女性的導演,也是由此這部電影開始。
熱度持續高升,到了晚上,本來就非常火爆的《泰坦尼克號》,因為口碑爆棚,電影院上座率平均居然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最恐怖的是第二天恐怖的首日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