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天氣太冷,讓人神經有些麻痹,所以那一瞬小豆子沒感覺到疼,鏡頭移開后才傳來凄厲的叫喊。
這真是,有一種疼是看著都疼,觀眾們不由活動手指,古時女人賣身去紅樓,男人賣身去戲班,阿紅把孩子送到了戲班。
一會回頭,娘就不見了。
因為母親是紅樓的妓女,所以小豆子也被劇院的孩子們歧視,“哪來的窯子里的,一邊去”。
小豆子把娘留給他唯一的毛毯在人面前燒掉了,孩子中也并非全是欺負小豆子的,大師兄小石頭出言幫腔,并且讓小豆子睡他旁邊,大概意思也就是罩著他。
剛被母親送到戲班,可以說是被拋棄,再加上忽然來到陌生的環境中,怎么可能那么快就相信人,沒有理會小豆子。
翌日,小豆子既然進入了戲班,肯定就要開始練習基本功,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后受罪,第一步就是拉筋。
學舞蹈的藝術生應該知道,現在拉腳筋都疼,何況是古時,就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墊磚頭。
期間關師傅還在說:“是人就得聽戲,不聽戲就不是人,豬啊狗啊它不聽戲,它是人嗎?是畜生。所以有戲就有咱們梨園行。”
同為導演的楊鑫鑫感嘆于楚舜的調度能力,目前出現了好多人物,并且還沒有一點專門介紹人物的段落,可一點也不雜亂,這就非常考驗導演的功底。
導演一直在用細節來側面描寫角色,就好似關師傅,剛才那番話是人就要聽戲,還有罰小石頭,都能看出,是一位認為戲比天大的師傅。
小豆子從昨晚的戲份,臉上一直都殘留著血點,是被切斷手指時濺臉上的,還有能夠把母親留下唯一的東西燒掉,能夠瞧出打小小豆子性格就很倔。
“這絕對是刻意安排,不是我過度解讀。”楊鑫鑫琢磨,很有自信,不是因楚舜名氣大,過度神化。
按照劇情,前面阿紅切斷六指時,是用圍脖罩住小豆子臉,所以臉上不可能四濺上血跡,血跡殘留臉上是為了細節上的角色塑造。
至于大師兄小石頭,小豆子被欺負時的仗義執言,戲班被砸場子時挺身而出,以及接下來小石頭路過,看見小豆子拉筋很疼,他就踢走了一塊磚,都表現小石頭是很獎意氣和膽氣的人。
講義氣的人往往要付出代價,小石頭幫小師弟,被關師傅看到,又要受罰。
首先是老樣子被打屁股,然后還要頂著水盆,跪在院子里,從早到天黑還頂著。
屋里小豆子看見院子里,因為自己受罰的師兄,知道師哥是好人。
人物出場多,卻不雜亂。
反之主要人物的性格通過細節告之觀眾,大導演作品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