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趣:“預言家跳出來做一個語言,《魔法游戲》的導演鐵定還會被奧斯卡評委會利用一次,猜錯了我沒說,猜對了(狗頭)”
……
地球上汪峰說自己占據了華夏搖滾樂半壁江山,多少有點夸張,但楚舜動動手,華夏娛樂圈半壁都支持校長。
先是全國隨即迅速蔓延到世界,用屁股想都知道是大新聞,媒體人怎么可能不抓緊?
全球媒體引用《華夏電影》采訪內容,要知道盜夢空間還在全球四十多個國家上映,熱度本身就大,你以為全球快破十億的美金票房是如何來的?
據不完全統計,一天內被翻譯成二十四種語言。
期刊的高光時刻!
“楚舜導演參與奧斯卡角逐,是奧斯卡的榮譽,楚舜導演因為質疑學院評委會公正宣布不參加,將會對奧斯卡的公信力產生巨大打擊。”——意大利媒體
以上是意媒的調調,特別是《羅馬日報》,弄得好像奧斯卡要因此垮桿。
“一方選手是成立百年之久的世界獎項,一方選手是十多年拍攝生涯的導演,會選擇哪位選手不言而喻,楚舜導演,戛納電影節歡迎您,世界上第一位三次金棕櫚獲得導演,即將誕生。”——法國媒體
今日沒有辱法,不過法國媒體不皮一下是不舒服的,巴黎日報嘴損,還統計好萊塢五大被[奧斯卡評委席]打敗的導演,其中有兩位都是法國導演。
“奧斯卡金像獎一直以來都稱呼自己為世界級的獎項,但現在看來這個稱呼是自吹自擂,遮羞布被楚舜先生掀開,來自當代第一導演楚舜的質疑,是奧斯卡金像獎,還是[奧斯卡美利堅政治獎]。”——德國媒體
德國是典型的看熱鬧不嫌事大,已遣記者去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辦公地采訪。
說起來,歐美稱楚舜為當代第一導演,不會有反對意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藝術行業要拿個榜首,得讓絕大部分觀眾同意。
歐洲國家要么中立,要么支持楚舜,至于美利堅本國媒體——
《奧斯卡失去“公平”了嗎?》、《楚舜導演放棄奧斯卡》、《奧斯卡再次陷入危機》……
沒說的,美利堅人自己人踩自己人,比外人更狠,《華爾街日報》本來報道金融的報刊,也在副刊上對這件事進行評價,做出個小調查,10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獲獎電影《魔法游戲》,和海邊的曼徹斯特展開投票,“你更喜歡的選擇”,百分之八十九參與調查民眾都選擇海邊曼徹斯特,剩下百分之三并不關注兩部電影。
民調是言論自由的美利堅最常見的套路,做任何事都可以民調,華爾街日報典型的火上澆油。
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公關部門應對公信力問題,很有經驗,質疑奧斯卡的多了,基本每年都來一次。
公關部門有三扳手,一斧頭是裝死,只要評委會至始至終不回復,鬧不起來。
實在鬧起來,就用第二斧,花錢把事情平息下來,讓媒體別再鬧。最終手段,找圈內權威人士站臺。
學過公關的人應該都知道,公關第一要素永遠不是承認錯誤,而是止損。
道歉只是止損的方法之一,況且奧斯卡作為電影四大獎項,為什么要跟導演道歉。
奧斯卡院長梅基林看《好萊塢記者報道》,臉色難看,他詢問秘書,106屆奧斯卡評委會主席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