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是中宣部主管的報社,毫無疑問的官媒,很多事也知道,楚舜提及也方便。
“我是1+2+3+4+5+N計劃的總執導,提議讓動畫題材也加入獻禮。”楚舜說道:“第二積木制作的動畫叫《那年那兔那些事》,我是動畫監督,劇本我也看了看,還不錯。”
“那年那兔那些事。”李主編又念叨一遍名字,完全想不到是什么故事,但作為官媒,深刻清楚這報道必須做。
“那我就不打擾校長了。”
兩人掛斷電話,楚舜又看了看網友們對奧斯卡群情激奮討伐,心里挺高興,然后就把這事拋到腦后,安安靜靜地泡澡,開始寫《橫空出世》劇本。
分鏡頭劇本先不急,楚舜要在房間快點寫出劇本,然后交給中宣部和軍方,倒不是過審,拍攝他有絕對主導權,只是看看劇本需要軍方和國家提供什么幫助,可以提前安排。
軍隊調動不是一兩天,況且橫空出世所需要的資源很大,首先是引爆塔,用了六十噸鋼材建造,防空陣地,戰壕還有基地全部是1:1還原。
疆省吐魯番位置本身就敏感,外國常規巡航導彈衛星每日兩顆,橫空劇組拍攝半個月后,天上巡航衛星變成七八顆,外國人以為華夏是要重啟原子彈計劃。
不是營銷號胡說,而是來自于地球的橫空出世導演陳國星的講述。
這個陳國星,不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臺大人渣。
伴隨喧囂和爭執,又幾日過去,一般的新聞熱度,三天就會降下,可此次事件不同,拔出蘿卜帶出泥。
時不時就有明星跳出來站隊,又或者是記者挖出一些“新鮮事”。
楚舜在學術圈地位頗高,不是研究人員,他是被研究的人,《村聲》、《熒幕》、《視與聽》等專業向的期刊也發聲,期刊上的文章都很長,也不可能全部擺出來。
挑選寫得最好的一篇,《村聲》主編梅勒·朱斯丹所寫“全世界最好電影的人”。
[看《盜夢空間》的盜夢設定,我想楚舜導演定是博爾赫斯的粉絲,《虛構集》中短篇環形廢墟的故事。
出于對盜夢空間電影構解,簡略說說——
魔法師逃到火神祭壇遺跡,在夢中創造一位少年,他想要將少年帶到現實中,又擔心少年發現自己與眾不同,即不怕火焰,會意識到自身只是他人夢中幻影,少年會沮喪。
在思考中,火神祭壇燃起遠古火焰,魔法師想了卻殘生,走進火焰,但他不懼怕火焰——魔術師知道了,他自己也是別人夢中的幻影。
“假如他不再夢見你……”
柯布如果不再入夢或做夢,妻子梅爾就不再存在,如果柯布沒有兩個孩子,那么對他來說有妻子存在的夢是現實,還是孤身的現實是現實?
看完《盜夢空間》我收回了想法,楚舜先生的思考創意不是來自于博爾赫斯。
《環形廢墟》,是在虛幻中對死亡意志的談論,而《盜夢空間》是對“現實”的討論。
男主柯布最后和亡妻梅爾的戲,展露出柯布想要回到現實的原因僅僅是一雙兒女。
我們在乎現實,不是因為現實是現實。
東西方兩位大師,在相隔一個世紀的對話,都選擇用夢,也都選擇是夢中夢,或許這是大師們的共性。]
評論家為什么厲害,是因為他們可以引經據典,博爾赫斯在華夏名氣挺大,但覺得多數名氣來源于《小徑分岔的花園》,《虛構集》知道的人是真少。
可認真說起來,盜夢空間和環形廢墟的故事還真有一點異曲同工。
要知道博爾赫斯是四十年代的作家,七十年代就思考這些問題,文豪之所以是文豪,真不一定是被捧起來的。
言歸正傳,《村聲》梅勒的文章還沒完,他是把影評和此次奧斯卡事件,一起寫成文章,點擊率挺高。
而且從文章題目就能看出,其實后面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