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清楚點就是,有你加入華商,我認為至少是明面上不會,美利堅也要臉。”吹哥說道。
美利堅要臉這一說,楚舜完全不認同,但方法也是方法,反正CLG實業再多個酒店也挺好看。
于是乎楚舜采納吹哥建議,取景地違約的事也沒有告知劇組其他人,也沒什么好說,反而會影響演職人員心情。
群像戲也開始了,服裝組也準備了相同的校服發給一百四十名學生,楚舜也大方,直接把衣服送給參與拍攝的學生們。
“比我們學校的校服好看太多,區別就好像我母親做的披薩和我姑姑做的披薩。”
“拍攝電影的服裝肯定要好看些。”
“穿上感覺我變成了私立學校的學生。”
學生們七嘴八舌,還好被宣召的孩子們比較聽話,楚舜作為導演傳達下來的任務以及要求都完成得不錯。
“再保一條,丹特一會兒你稍微再走快點。”
“不要看攝影機,自然一點,就好像平日上學。”
“布景組,我想找那邊放一個獅鷲的石雕,有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弄到。”
石雕很簡單,可在教學樓門前的巨型石雕像都需要定制,想要短時間弄到不容易。
獅鷲這種近代小說虛擬的生物,在二十一世紀被賦予“傳承、正統”的寓意,楚舜想要為這座學校增添莊重感,原版對學校的鏡頭,總感覺規則學校差了那么一溜溜逼格,現在楚舜補上。
布景組的廖組長沉思片刻,然后又低頭確定了些東西,才回答:“購買很難,但想要可以租借,史克博爾文化中心門前應當就有巨型獅鷲石像。”
沒聽過,楚舜用手機一查,是位于洛杉磯的一所博物館,主要展示猶太文化的地方。
什么事情,在楚舜這都不是問題,拍攝了《美麗人生》的他,認識不少猶太人,他還有個稱號叫“猶太人永遠的朋友”,稱號什么的不必太在意,可這點忙還是能夠找到人幫忙。
一番聯系,史克博爾文化中心不但愿意借,還主動的把龐然大物送過來,又省去好多功夫。
《死亡詩社》開拍前,楚舜有想過最難的戲份是最后告別,又或者是基丁老師讓所有學生自己念自己所寫的詩,萬萬沒想到是基丁老師讓所有人第一次站在講桌上,以不用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戲份。
首先是硬件——
“夸擦”
三人站上講桌,左后的桌腳如同承受了生命不可承擔的重量,一聲脆響后,斷裂!
最穩固的形狀是三角形,可三條腿的講桌瞬間傾斜,摔在地面“砰——”,木刺飛濺。
也幸虧瑞亞和博、艾加爾手腳麻利迅速跳下,否則會吃跟斗,周圍演員也下意識后退。
“啊這,是什么質量,肯定不是國產。”道具組的紀扶立刻上前,口中嘀咕。
現場有些混亂,芮櫻也第一時間上前詢問少年演員們有沒有受傷,經過檢查,除艾加爾手指劃傷一點外都完好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