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丁也走下講臺,和教室內其他學生一樣,安靜聆聽安德森的詩,講臺上只有一人。
詩歌結束,安德森睜開眼,看到的是同學們驚奇的目光,那目光仿佛是在告訴他:“哦,安德森居然能夠寫出如此動人的詩歌”,基丁老師的目光則充滿欣慰。
“嘩嘩嘩——”隨即而來掌聲一片,安德森心中好像有什么枷鎖破裂了。
“有這樣的老師太幸運了。”
“的確是位好老師,這個老師改變了這個學生”
“要是我讀書時代有這么好一位老師,就不會考不上麻省理工,現在只能上哈弗。”
“充分的解放學生們的天性,很好。”
影廳小聲議論,銀幕中劇情有點未停止,基丁好似音樂指揮,執導著學生們踢足球,嗯——美利堅作為足球荒漠,這一幕總感覺怪怪的。
夕陽下,學生們朝氣蓬勃,還高舉基丁老師,肆意揮灑青春。
又一次死亡詩社聚會,有經驗后輕車熟路,可以做的事就多,例如他們現在就聚在山洞抽著煙斗。
山洞也沒有完全變成玩樂的地方,尼爾重啟的死亡詩社,比基丁老師的死亡詩社更加自由隨性一些,查理念著詩吹著薩克斯風。
諾克斯沒心情,自打看見喜歡的女神克麗絲和男友抱一起,心情就沒有好過。
終于不知道是被查理的薩克斯風感染,還是內心的情感壓抑到不行,他沖回去,要給克麗絲打電話。
看見小伙伴追求真愛,尼爾、查理等人喜聞樂見,也一窩蜂地跟隨著,最終諾克斯鼓足勇氣,約克麗絲在派對上見面。
西方人的三觀在此處完全展現了出來,克麗絲有訂婚對象,這個時候追人,那不是挖墻腳是什么?在亞洲文化來說被人打死都很正常。
別覺得是死亡詩社覺得是孩子三觀還未形成,成年人也如此,說個比較常見的例子,有部電影叫《真愛至上》,是十個愛情故事串聯的電影,開頭就是愛上了好朋友的妻子怎么辦。
男主在一個圣誕夜,用小字板向朋友的妻子表達愛意,最后是一個吻別。
我喜歡你與你無關,所以我就想跟你表個白……
“人生真要及時行樂,現在即便和同學見面,也只是回憶過去,沒有當年感覺。”神似哥斯拉的片商說道。
“我認為基丁老師所教的及時行樂,并不是不努力學習,而是思想上的自由突破。”矮胖影評人說。
又是一堂在室外教學的課,自從新老師基丁任職,尼爾班上的英文課快變成體育課。
老師讓卡梅倫、皮茨、諾克斯三人在空地走動,不一會旁觀的學生們自由地鼓起掌,三人逐漸步調變得整齊劃一。
基丁分析,從一開始三人的步調都有自己的個性,卡梅倫是“或許我應該這樣,哦我也不知道”,皮茨是不緊不慢,諾克斯則似乎有一個急切的胸臆催促,走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