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楚舜給道具部門制作服化道時間是半個月,在此期間非洲一司也在利比亞找合適點拍攝地。
途中楚舜倒是接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電話。
“船長我們《隨音樂》第二部什么時候開始拍攝?”羅伯特打電話來寒暄幾句后切入正題。
“隨音樂還要有續作?”楚舜意想不到。
言下之意是完全沒有第二部的準備,那可不行,作為“船長御用紀錄片導演”、“導演背后的導演”、“記錄船長的男人”、“世界上第二懂楚舜先生者”,不能讓這種事發生。
“那是相當期待呀!那家伙,世界上所有的音樂學院都在等續作,那是看完隨音樂一就想看隨音樂二。”羅伯特道:“憋得相當難受。”
中文水平越來越好,刷各種短視頻,羅伯特幾乎不帶有奇怪的口音,并且時不時還能蹦出兩句方言。
“就從《戰爭之王》開始,關于配樂的第二部。”楚舜在思考片刻后答應,主要是和羅伯特配合也挺默契,后者完全不會干預拍攝。
好耶!羅伯特興高采烈,內心的小人差點要跳起來,但要表現穩重,他道:“我們紀錄片工作室隨時準備著。”
甚至于都不用問具體時間,在羅伯特看來他時刻待命,反正他和他的工作室平日也是到各地采訪,又或者接受電視臺的邀請拍攝些有的沒的。
“后期制作時,會打電話叫上你。”楚舜補充了一句:“應該是明年一月份左右。”
安排得妥帖,羅伯特又試探道:“船長作為獲得格萊美獎杯最多的導演,有沒有什么想法?”
楚舜的確獲得許多格萊美獎杯,特別是最佳改編影視歌曲合輯、最佳原創影視音樂專輯、最佳影視歌曲三個獎項,每項至少都拿了倆,還有其他獎項,大大小小不下十座。
“想法,什么想法?”楚舜道:“羅伯特有什么想法可以說說看。”
“我前天去加拿大才知道,船長還獲得過朱諾音樂獎。”羅伯特說道:“想在紀錄片中,把楚導獲得過的音樂獎項都列一列。”
羅伯特說出主要目的:“想拍攝楚導所獲得的獎杯。”
如果只是單純列獎項,壓根沒必要特意詢問,在紀錄片剪輯、配樂、幕后采訪等方面,楚舜從未過問。
所獲得的獎杯——楚舜神色一動,想起專門用來陳列獎杯、獎章的屋子。
“為什么要拍攝這些?”楚舜面色平靜,先不動聲色地問。
“對船長在音樂領域的影響力,讓觀眾有更直觀的感受。”羅伯特說得言之有理。
“可以。”楚舜答應:“我家里獎杯還是有幾個,等戰爭之王你拍攝完后期配樂,再順便拍攝。”
“這種安排很好,那就不打擾船長忙。”談妥后,羅伯特主動掛電話,今年五十好幾的他依舊干勁十足。
《隨音樂1》記錄了五部影片后期配樂制作,拍攝周期四年半左右,續作應該是差不多,他感覺自己還能再戰十年。
敢相信嗎?若干年后對紀錄片導演進行top10的排名,無論什么榜單羅伯特依靠《隨電影1》、《隨電影2》、《隨音樂1》、《隨音樂2》以及《船長的后半生》五部紀錄片進入前十,羅伯特的故事告訴了我們,如果你在某一條道路上走不下去了,不妨找一條大腿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