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美國的槍店已經比麥當勞還多。”尤瑞回答。
主要不是美利堅競爭壓力大,主要是即便幫派每天都火并,可也消耗不了多少槍支,利潤不夠,所以想要做大做強的尤瑞另有想法。
弟弟維塔利的態度是拒絕,甚至說就算無所事事也比做這一行好,可最后還是被尤瑞兄弟手足親情給說服,同意加入。
1983年柏林武器展,八十年代初冷戰還未結束,所以國與國之間的軍火交易盛行,而交易會上武器、坦克、戰斗機、導彈,都被擺上臺面,好像超市的零食供人挑選。
還有很多大人物也在場,尤瑞和弟弟維塔斯也去了,此行目的是解釋大人物席米恩·懷斯,是安哥拉、莫桑比克等非洲國家的代言人,代為購買武器。
尤瑞還是找了關系,想和懷斯做生意,懷斯完全沒興趣,他告訴尤瑞,你生意是小打小鬧。
說得更清楚一點,懷斯看不上尤瑞,評價主角是玩票。
弟弟維塔利對軍火事業追求真不大,而顯然對車模,哦不對是賣坦克的模特性趣更大。
沒有和懷斯搭上關系,尤瑞只能看新聞,找小范圍國家沖突入手,終于他找到機會。
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在法美等多國介入下,以色列扛不住,可以色列走后,黎巴嫩不僅沒有恢復局面,反而成為泥沼。
1984年黎巴嫩民族聯合政府成立,為了爭奪權利,爆發內戰,尤瑞評價是自殺式爆炸,為他帶來生意。
美利堅的和平介入撤軍后,在黎巴嫩留下大量武器,幾乎是九成新。這是美軍傳統,而不帶走武器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們帶走的運費,比回去買新的還貴。
所以尤瑞很聰明的賄賂美軍軍官,獲得授權處理這些遺留的武器,然后按照公斤賣給黎巴嫩內多股勢力,都不用運走,這些人會自己開車來,在倉庫就把錢賺了。
剛賣完槍,在倉庫幾百米的地方,轉眼就看到黎巴嫩用槍械在槍斃俘虜,有老人有小孩有女人,維塔利見此狀況拔槍想要沖上去救人。
尤瑞制止弟弟的沖動,他形容賣槍像賣吸塵器,談價格、選產品然后確定訂單,簡而言之只買槍,用槍殺誰和他沒有任何關系。
接下來的時間,尤瑞更是將這種風格發揚光大,不在乎什么立場,也不在乎政治立場,只要給錢他都賣,哪怕是恐怖組織。
當然他不會和**做生意,因為這貨業內口碑不行,總是給空頭支票。
幾年時間內,世界十大戰區有八個都在用他的武器,接下來出現一個很經典的鏡頭。
鏡頭定格在一個瞄準敵人,不停扣槍的士兵,然后持續聽槍械噠噠噠的聲音,影院觀眾都有些迷惑了,沒懂這定格鏡頭是要表現什么。
持續十秒左右,若不是導演是楚舜,觀眾都要懷疑,是不是水鏡頭。
可下一秒,槍聲逐漸變形變得更清脆,再然后槍聲變成收銀臺收款的提示音。
沒有錯,對尤瑞來說,打出的每一顆子彈,都是小錢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