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勇敢的心》的確是由我主導內閣通過,但支持蘇格蘭獨立卻是我從來沒有過的想法。”溫斯頓說道:“我希望蘇格蘭以及所有英國人都能夠獲得自由,但自由不能和獨立劃等號,真正的自由不是無拘無束。”
說著溫斯頓像被一掄鐵錘打中不由搖晃,他很快穩住身形,動作雖然輕微,但也被眼尖的記者們看到,紛紛拍照。
“還要處理組建[Z—13]委員會的相關事宜,所以時間緊迫,先生們最后一個問題。”溫斯頓最后一個問題,給了現場老牌的《衛報》。
衛報作為憤青聚集地,政治立場一向偏左,不過作為英國三大報社,還是有長處的,擅長分析國際局勢分析報道,所以溫斯頓選擇由其最后一問。
“溫斯頓先生你支持蘇格蘭脫英獨立公投嗎?”衛報記者問題還是比較沖。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問所有蘇格蘭人真是從心底里厭惡英國人的身份嗎?要說的是,現在國家被許多外國勢力干擾,希望能夠共同戰斗。”溫斯頓沒正面回答,但也回答了,語罷就消失在記者們面前。
今日的事,首先是在各大媒體網站報道,然后登陸當天各大晚報頭條。
《英國受到巨大危險,溫斯頓內閣或宣布進入戰時狀態》
《為什么自由是獨立,真正是自由是靈魂的自由》
《溫斯頓現身,接連不斷的風波下身體狀態堪憂》
等等,網絡上也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
“可惡的美利堅人,一群暴發戶組成的國家,總想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
“蘇格蘭在這時獨立,感覺似乎怕了美利堅……作為高地勇士的后代,我不能這樣做。”
“溫斯頓先生的話的確讓我有些思考,我真討厭英國人的身份嗎?歷史的確要被銘記,但不能為反抗而反抗。”
“比起英格蘭人,我還是更討厭該死的美國佬和狗屎的法國佬。”
“萊特昂竟然收了德國人的錢,我前面還非常支持他的言論,他辜負了我們。”
都知道,蘇格蘭人主要居住在高地,但也不全是住在高地,在萊斯特、倫敦、利茲市等都有分布。
BBC做了訪問,采訪住在以上城市中的蘇格蘭人,有懷孕母親,有公司白領,有開公司的商人,采訪人數多達三十人。
截一段在劍橋讀書的蘇格蘭人的話:“區別?在學校沒什么區別,我沒感到因為蘇格蘭人的身份受到不公正待遇。我仍舊認為我是蘇格蘭人,不是英國人,好像父母離異,我隨母親進入新的重組家庭,我不認為我是這個家庭的人,可我的確住在這里。”
越來越多的蘇格蘭人站出來,呼吁自己同胞要理智,別被敵人利用。
蘇格蘭和英格蘭在一起好多年,歷史糾葛的恩恩怨怨一本書都說不清楚,但再如何,關系也比和法國人、美利堅人更好,當下環境也讓他們萌生出一致對外的心思。
風向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