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紀錄片上不了頭版頭條,也是副版頭條,彩蛋一途羅伯特是掌握財富密碼,報紙遠遠比隨音樂首部更愛報道。
別奇怪為什么主編和作曲家、教授們沒動靜,拿《音樂季刊》來說是三月一刊,作為主編更不可能跑去其他報刊發表樂評。
專業的音樂刊物基本是周刊,茱莉亞學院的瑪莎教授在奧地利參加完首映禮,飛回美利堅的航班上趕完稿子,不過她兼職是《格林多沃跳躍》專欄作家。
《格林多沃跳躍》是首五十年代的搖滾老歌,期刊老板特喜歡以此為名創刊,雖然只發行于紐約,但每期十四萬冊的固定銷量,在全美都極有影響力,瑪莎也沒理由忽地轉投其他。
這群人的專業的影評或叫音評還需要等幾日,話說回來媒體的熱議,也足夠讓這部與眾不同的紀錄片成為全球網絡熱點話題。
《隨音樂2》本周末三天票房2896萬美金,堪堪打破《隨電影2》創下的2717萬紀錄片天花板,甚至在情人節檔期排名第三。
于是形成有些荒誕的景象,好幾部特別挑選情人節檔期上映的愛情片,被紀錄片吊著打。
在票房上壓過隨音樂2一頭的兩部作品,熱度上又完全不能與之媲美,網絡上十個討論電影的水友,六個口中都是楚舜YYDS。
“那塊墻壁上所有導演的噩夢,太幾吧恐怖,后世所有導演都被壓這塊壁之下。”
“說雞不說巴,文明你我他,校長是真滴猛,最恐怖的事情不是你獲得的獎杯沒有別人多,最恐怖的是,你認識的獎杯,都沒人家獲得的多。”
“樓上的你再罵。”
“想想校長在紀錄片里面展現的才華,感覺獲得這么多獎杯、勛章也正常,另外是不是我的錯覺,我似乎看到七一勛章,給大佬跪下了。”
以上華夏水友留言,都有種婆家人的自豪感,楚舜本來在網絡都站在道德制高點,風評好得不能再好。
很多水友喊話,給音樂人留一條活路,導演獲獎比音樂人多算什么啊。
有一說一,隨系列在國內賣得都不怎么好,紀錄片的土壤在電影市場本來就弱,也得虧有楚舜招牌撐著,票房才在首周突破五千萬級。
伴隨紀錄片熱映,華夏網絡臥虎藏龍,網絡涌現一位細節帝ID“葉的陰影”,“導演之壁”是全部列出勛章名稱,但路過的走廊掛的半面墻只有幾秒的鏡頭,這位小伙伴三天刷了十遍,摳出了五十個為列出來勛章名。
“嘿看清楚了,你要問我那些獎項、勛章含金量高,去看看船長家吧,他家擺放著的,都是含金量高的。”
“我看到了我們俄羅斯的友誼勛章,并且掛在[導演之壁]的第二排,比美利堅的勛章排更高,毫無疑問,達瓦里希,俄羅斯在楚舜導演心中分量更大。”
“俄羅斯人腦子不好使,難道不知道華夏是列行順序嗎?我們美利堅的國會金質勛章與總統自由勛章在第一列,你俄羅斯友誼勛章排在八列,還不懂嗎?”
“不了解真相就喜歡下結論的美利堅人,第一排是華夏勛章,然后第二排是我們俄羅斯和法國、意大利勛章,睜大你的屁眼看清楚,是要我給塞個酒瓶進去你才看得清楚嗎!”
“《聞香識女人》、《盜夢空間》、《黑客帝國》、《肖申克的救贖》、《怦然心動》等等船長拍攝了多少美利堅題材的影片,俄羅斯一部也沒有。”
毫無疑問,國外網友一開始還好好的,可后面俄羅斯與美利堅掐起來了,不止如此,伴隨紀錄片熱映,意大利、島國、法國、印度等國家網友也加入進來。
特別是印度網友表示:“沒在[導演之壁]看我們印度的蓮花賜勛章,[導演之壁]也不是更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走廊之壁。”
一時間,好不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