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樹架著牛車把眾人從村頭帶到了村尾,方才把牛車停下。
一個一個的下了牛車大包小包的或是提著抱著東西,蘇念左手一只藤條箱,右手一只藤條箱子,背上還背著一個大布包。
看著周圍的環境,這里已經遠離了張家村的村落差不多一百多米,倒是與河流離得近一些,二三十米的腳程。
而自己的對面則是一排青磚石瓦的房子,沒有幾個是完整的,有一些是殘垣斷壁。
這個地方與張家村的主要建筑物土墻泥瓦還有茅草房屋頂不符合。
蘇念莫名的覺得詭異。
這一排房屋,從前頭第一間房屋數過去越來越不完整。
前面三間房屋明顯被人清理過的,沒有了墻角的雜草還有碎瓦片。
三間房屋中間的那一個房間里的人聽到了門外的動靜,走出來了一個年輕并且有些文秀的男孩子。
掠過蘇念這些生面孔直接走向了張大樹。
“爹您回來了,這就是咱們村里分配的知青?”
蘇念沒想到眼前的年輕男子竟然是張大樹的兒子,詫異的挑了一下眉毛。
腦海里回想起張大樹的人物劇情,張大樹以前是地主家的學徒,識字所以在建國后當上了大隊長這一職位。
對于自己的兒子,除了大兒子因為那些年動蕩不安錯過了好的學習時間沒有得以上學外,剩下的二兒子,三女兒,小兒子都上了學的。
在只知道讓孩子幫忙干活下地賺工分的大背景下,張大樹的思想是先進的。
也正因為此,恢復高考以后,第一批參加高考考生,張家大隊一共就有六個,四個是她們這一批知青里的蘇念,林秋云,王重陽外,就是張大樹的二兒子和小兒子。
想來眼前的年輕男子就是張大樹的二兒子,張夏立。
張夏立向張大樹走過去,一邊回答自己爹的話“嗯,房屋都收拾好了?”
一邊伸出手去接過牛鞭。
“您出門前吩咐的,所以大家一早都收拾好了,都沒有耽誤上工。”
拿起牛鞭,翻身上牛車。
招呼了張大樹一聲。
“忙了一天,爹您忙完還是快點回家休息吧,娘都念了您一天了。”
說到最后想到自家娘親碎碎念,記掛父親安危的樣子,心里甜滋滋的。
張夏立的嘴角上揚,而后朝著蘇念一行人點了個頭,算是打過招呼了。
張夏立便趕著牛車往牛棚的地方遠去。
絲毫沒有被自己兒子打趣自己與妻子老夫老妻了還膩膩歪歪的窘迫。
張大樹不用趕牛車了,當了多年的老干部,下意識的把手背在自己的身后。
“以后這就是你們知青住的知青點了,你們自己商量一下怎么住。今天你們剛到,這第一餐,我這個大隊長就先請你們一回。”
看著這些與自己孩子年紀相仿的蘇念一行人的臉,張大樹從背后抽回了自己的手,指了指面前打掃干凈了的三間屋子繼續道。
“你們也抓緊時間規整一下東西,缺什么東西,明兒個村里有采買隊,你們派個人去采購,讓采買隊的人幫忙捎帶上也行。”
離張大樹最近的王國陽朝著張大樹鞠了一躬。
“麻煩你了,隊長。”
作為所有人里面年紀最大的一個人,王國陽的社會閱歷顯然要豐富一些。
知道到縣城接收知青,安排他們這一群人居住是人家的工作,但是幫忙大掃房間卻不是人間的義務。
還有關于晚餐的事情。
人家不請你是本分,請了你就是情分。
更何況是在糧食有定數,自己家人都吃不飽的情況下。
不能報答對方,怎么說的也要感謝人家一聲,還有這一天一路上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