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都要上漲了。
李世民心里發愁,你說你個李正說好劃清界線。
好好在涇陽數錢混日子多好。
非要搞事情,搞得長安如今民不聊生。
又一次覺得做皇帝好累。
不想干了,想禪位讓李正來做皇帝。
讓他來體驗體驗做皇帝的苦惱。
李世民聽完了言官的稟報,問向房玄齡:“現如今長安有多少工坊停工了。”
房玄齡站出朝堂說道:“一共三十多個,其中包括做陶器的,做染布的,還有一些做苦力和木匠。”
杜如晦也說道:“如今長安物價已經開始上升,一匹布已經漲到了二十文。”
民生大事不得不管。
李世民接過太監遞來的手帕擦了擦汗水說道:“諸位可有什么對策。”
房玄齡說道:“長安諸多工坊停工是因為勞工出走,與減少工錢有關系。”
話又說回來,還是因為朝中之前下旨,減少苦力的勞作,避免再次發生出現熱死人的情況。
李世民感覺一個頭兩個大,照理說活干得少了工錢也少了,倒也算是合理。
總不能強按著頭,讓那些工坊主掏錢。
杜如晦說道:“陛下為今之計還是需要那些勞力回到長安。”
李世民想了一會兒說道:“為什么都去涇陽了。”
房玄齡答道:“都說是涇陽的給的好處多,工錢高而且干活不用太累。”
李世民看向朝班中的岑文本問道:“岑文你去過涇陽,你來說說現在涇陽是個什么狀況。”
岑文本躬身回答道:“陛下,李正在涇陽大興土木是為了建房子,房子也是給村民們住的。”
岑文本話剛剛說到一半,李世民又擦了一把汗示意繼續說下去。
“涇陽每日勞作四個時辰,清晨時分兩個時辰,傍晚兩個時辰,避開了一天時間內最熱的幾個時辰,不僅工錢高,人手一個月可以拿到一貫錢,還有不要錢的冰鎮綠豆湯喝。”
此話一出,群臣又是一陣議論。
這待遇可真夠好的,一個月一貫錢,一天只要干四個時辰,還有不要錢的綠豆湯更是冰鎮的。
這條件也太好了,他李正到底富有到了什么地步。
“不是說李正很窮嗎?”
“對呀,不是說李正一直感謝長安的扶貧濟困嗎?”
“這么好的條件,我都不想做官了。”
“涇陽那些勞工的工錢都快比我們的俸祿要多了。”
……
李世民示意朝堂保持安靜,問向岑文本,“你覺得為什么這么多人離開長安去了涇陽。”
岑文本組織了好一會兒的語言才開口說道:“工錢,很多勞工都覺得工錢不公平。”
“干多少的活拿多少的工錢有什么不公平的。”
不知道是哪個言官插嘴了一句。
眾人又是一陣竊竊私語。
岑文本躬身說道:“陛下,臣以為那些工坊主不應該克扣工錢,如今天氣炎熱應該給那些勞工加工錢。”
朝班中再次議論起來。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干多少活拿多少錢一直都是很合理的,怎么如今干活少了還要給人加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