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心里感嘆,當年秦始皇修建的馳道影響了以后千年。
還是當年的始皇帝有遠見啊。
馳道除了用來行軍,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運輸。
長安雖然有官道,可各個村子之間道路。
卻是非常的坎坷。
俗話說得好,想致富先修路。
只有把路修好了,暢通無阻了,才有更多的生意可以出去。
就像是以前的涇陽很窮,村子里的人不方便走出去,村子里的貨物運出去不方便。
那時候有出息的人走出一個窮苦的地方,可能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每一次運出去的貨物數量少,生意也就少了。
基建到了一定程度到量變引起質變的時候,對經濟的效益可不是一星半點。
長安是一個有著百萬人口的大城,是如今整個中原的中心。
可以說全天下的有錢人幾乎都在長安。
在這個在刀耕火種剛剛走遠的時代,李正有把握可以掙到更多的錢。
也不知道到時候,收過路費李世民會不會答應。
畢竟路是自己修的,實在不行和李世民三七分賬。
想了想又覺得不對,要不是還是八二吧,我拿八,李世民拿二。
程咬金依舊對李正修路的事情指指點點。
有這錢多買一些吃食也比修路來得好。
真是白瞎了。
以前覺得程處默瓜,現在看來李正更瓜。
誰會花個幾萬貫錢乃至十萬貫去修一條路。
真是匪夷所思。
程咬金嫌棄地說道:“真是個敗家子。”
李正咧嘴笑了笑說道:“程大將軍教訓的是。”
“你現在收回來還來得及。”
“不可能,說什么我都要把這條路給修好了。”
“你就像朝中那些言官說的那啥來著……對,食古不化!”
李正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提醒道:“程大將軍,食古不化不是這么用的。”
程咬金揮揮衣袖說道:“老夫愛怎么用就這么用。”
看在他帶著這群將軍免費給自己修路的份上,忍了!
程咬金沒文化,不和他計較。
從先前的干活的村民對將軍們還有些畏懼。
幾次接觸之后發現這些將軍其實也挺平易近人的。
很快就和這些將軍們打成一片。
不少村民現如今走路都是帶風的,看見沒有!咱們和朝中的將軍一起干活,你們其他村子行嗎?
村民們打心底里自豪,能夠和朝中的將軍打成一片。
李大熊眼巴巴瞅著遠處的工地,一邊和李績說著話。
李績和李大熊很聊得來。
當年打仗的時候,在李淵手底下,做過李績的執戟郎。
李績看著李大熊說道:“你也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你兒子怎么就如此的滑頭。”
李大熊長嘆一口氣,“脾氣隨他娘。”
回憶起當初李大熊的眼里都是憧憬,又對李績說道:“大將軍,你說陛下什么時候會把公主嫁過來,都大半年過去沒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