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也是點頭,“這條路也修得別致。”
李世民甕聲說道:“喝酒不上馬,上馬不喝酒。這一定是李正定下的規矩。”
知道李世民有些不高興,房玄齡也說道:“要不以后官道也這么修的話,也挺好。”
李世民接過小廝遞來的酒水灌下一口。
杜如晦小聲說道:“真要是這么修路,朝中要花多少錢啊。”
房玄齡說道:“如今邊防駐兵這么多,朝中處處要花錢,怕是……”
李世民:噸噸噸噸……
猛灌一口酒水,李世民打了一個酒嗝。
小廝飯菜也上齊了,李世民問道:“老夫問你,你們一個月給李正上交多少租錢?”
小廝想了想說道:“咱們掌柜說一個月三千貫。”
“那也不少。”
“確實不少,不過我們一個月掙一萬貫。”小廝臉上帶著笑容,“還是我們程小爺和涇陽縣侯是兄弟之交,給了這個位置,不然怕是連個位置都拿不下,這地段搶手著呢。”
“一個月一萬貫啊。”杜如晦感慨。
“也不錯,長安的酒肆估計一個月也就這么多。”房玄齡說道。
喝了酒,填飽了肚子。
李世民和房杜三人離開這里。
發現這里竟然還有賣冰的。
還有賣辣椒的,青菜的。
還有買棉服的。
竟然連豬肉都拿出來賣。
還有雞蛋……
見狀李世民倒吸一口涼氣,感情李正建了這條路,把他的東西都拿出來賣了。
李世民心中暗暗想著,李正絕對是賺的,這小子不會做虧本生意。
暗自咬牙,李世民心里盤算著。
這個李正口口聲聲說著修路,原來都是等在這里呢。
他知道自己的路修得好,只要有人路過就有生意做,可以把他村子里的東西自己賣出去。
不用經過別人的手,更不用在長安賣。
地就是他的。
人也是他的。
貨也是他的。
只要這條路一直有人走,一直有人路過,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生意。
偏偏這條路還修得這么好!
他就是盤算著官道年久失修,趁著這個機會他自己修一條路,來給他做生意。
一切都是為他掙錢。
李世民對房杜兩人說道:“你們說李正做生意的手段,到底到了何種境界。”
房玄齡嘆息說道:“李正修路花了大把的錢,很多人都以為李正修路只是修路,尋常人看路只是路,可到了李正手里,修路又是一種做生意的契機。”
“目光長遠,人們只是看到修路前,李正看到的是修路后,熟不知多一條路,可以帶動這么多生意,旁人所不能及。”
杜如晦也是感慨,“剛剛數了數,這里一共六百七十一個鋪子,沿途還有很多小攤,除了從長安出來的商戶,更多的是涇陽村民自己在這里開設的商鋪,若是李正修路花了二十萬貫,大唐三十稅一來算,這條路上的所有商戶一個月所得九萬貫,李正抽一成一個月就是九千貫。”
房玄齡又說道:“這筆賬不是這么算,這其中還有李正自己村子里的東西,有些東西的本錢可能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