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月?”王鼎想了一會兒說道:“會不會太久了。”
“五個月吧,不能再多了。”李正連忙說道。
“五個月也太長了。”王鼎還是一臉的焦灼。
“王公公,這造兵器可不是什么小事,這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王鼎哭笑不得,“老奴怎么覺得縣侯還是在搪塞呢,這樣讓老奴怎么向陛下交代。”
“四個月吧。”李正又減少了一個月。
這個李正實在是太難對付了,給了這么多牲口和家禽還是這么拖拖拉拉的。
王鼎連忙說道:“不瞞縣侯,為了滿足縣侯這些家禽,這長安附近好多村子都已經掏空了,也花了不少銀錢,還望縣侯不要再得寸進尺了,三個月!三個月不能再多了。”
“好,那就三個月。”李正爽快答應。
王鼎愣了愣,“老奴怎么覺得被縣侯擺了一道。”
“這制造兵器也沒有這么快,需要準備的有很多,神兵利器一般不是這么容易出世的。”
“也對。”王鼎點頭,“天色不早了,老奴還要跟著回去侍奉陛下左右,還望縣侯可以加緊鍛造武器。”
“都是應該的,王公公慢走。”
“不用送了。”王鼎帶著人離開。
李義府清點完畢拿著冊子而來,“縣侯,沒有差錯,數目剛剛正好。”
李正回首看向眼前的養殖場,這算是大唐獨一戶了吧。
大唐的養殖業不算太好,很多家里都是散養的,就算是有豬肉也是普通老百姓私底下養著吃。
況且這個年代的人們不怎么喜歡吃豬肉。
養殖業是一門很重要的產業,肉食是人們日常所需不能缺少的一種食物。
養殖業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當然了中原人與生俱來就有養殖的習慣,只不過從來沒有大規模的養殖大戶而已。
養殖業和農業一樣,都是發展的兩個重要支柱。
像倭國人那樣,靠海生活農業也不興盛,吃一些咸魚就當果腹了。
長不高不是沒道理,到了后世的倭國還沒進入工業之前,佛家興盛的倭國形勢下倭國的貴族更是不讓百姓吃肉。
這也導致了倭國人越來越矮。
用二十畝的地來建設一個專門的養殖場,對村子里的人來說還是有些太浪費了。
不少村民都在圍觀著,朝中給了很多的母豬和母雞,想來以后涇陽縣的孩子不愁沒有肉吃了。
也不用為了幾顆雞蛋斤斤計較,以后涇陽的孩子們每天早上吃雞蛋都沒有問題。
雖說有些浪費,不過村子里的嬸嬸們看著這么多母雞和母豬,心里還是很高興的。
李世民收到王鼎的稟報,雖然不知道李正為什么要這么的母豬母雞,不過是一些家禽,他李正還能用這些家禽發財不成?
李世民淡然說道:“三個月后李正要是拿不出新式武器,拿入大理寺。”
王鼎躬身回應,“喏。”
……
差點忘了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