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回道:“李正那里都是一些雜書而已,沒什么太多的禮樂與經義,倒是有不少的故事書,挺有意思。”
這一次李泰在涇陽的幾個月變化很大,看得出李泰整個人也顯得血氣方剛,重新坐下之后李世民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人說道:“他便是朕的嶺南大將軍馮盎。”
“青雀見過馮大將軍。”李泰連忙行禮。
馮盎也回禮。
李世民說道:“當初說好讓太子指派的官吏去迎接馮盎,也說好讓你指派的官吏來接待馮盎。”
想起這回事,李泰連忙說道:“兒臣疏忽這件事了。”
馮盎說道:“無妨,陛下的安排很周到。”
李世民低聲說道:“這一次讓你來其一是想看看你,其次就是想聽聽你對南詔與交趾稻種的看法。”
李泰想了一會兒說道:“兒臣聽李正說道那里的稻種一年可以兩熟?”
馮盎說道:“若是耕種趁早一年三熟也可以,只是嶺南多山林要耕種也沒有關中這樣廣袤的土地,種在何處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李泰來回走了兩步,可以先在江南道一帶試著種植若是效果好,再廣泛種植也來得及。
馮盎點頭,“中書省也是這樣的看法,關中與嶺南最大的區別就是嶺南一帶比較溫暖,嶺南海邊更是四季如春,與關中氣候不同,若要種植江南一帶的氣候與嶺南最近。”
“行了。”李世民端著碗喝下一口茶水說道:“既然是在治病你可以留在涇陽但不能一頭扎進去,有空也可以多來長安和宮里走動。”
“兒臣明白了。”李泰又是躬身一禮。
“去見你母后吧。”李世民擺手說道。
“兒臣告退。”
李世民看著李泰轉身離開,李泰的腳步比以往更加踏實了,也更加地沉穩了。
心里細細琢磨著,李世民覺得李泰這一次去涇陽變化這么好,是不是考慮同意讓稚奴拜李正為師。
這樣的變化是好的,李世民心里有些矛盾,如今的稚奴還太小。
要是被李正帶壞了可怎么樣,一個李正已經夠頭疼了。
若是稚奴以后學得和李正一樣的德行,那可怎么辦?
李世民糾結地思考著,當初稚奴的種種行為赫然出現了愛財的特征。
現如今要是把孩子交給李正……
離開兩儀殿李泰走向立政殿剛剛走到門口,就撞見了走出來的李承乾。
兩兄弟站在門口互相打量著對方。
“回來了?”李承乾語氣平淡。
“回來見見父皇母后,還要回去接著治病。”李泰的語氣也很平靜。
“治病就好好治病,朝中的事情你不用擔心。”李承乾放低聲音說道。
“還要多謝皇兄收留了臣弟府中的幕僚與門客。”李泰也笑著說道。
這兩兄弟的語氣平靜,領著而來的王鼎聽得出來這么平靜話語里夾槍帶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