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透露?”許敬宗思量著說道:“這么寫管用嗎?”
“當然管用了,你不用指名道姓是誰,你崔游的朋友中選擇一個人,也可以是他的堂親表親?這樣一來有了來源考究可信度就會更高,即便是我們捏造他們也解釋不清楚。”
許敬宗思量著,“不管真假只要被人知道就好,想要辯駁都沒有辦法,說明來源更加可考究,更能嫁禍他人。”
想完之后,許敬宗躬身說道:“縣侯的這招實在是……”
李正喝著茶水說道:“是不是有些太缺德了。”
許敬宗感慨道:“實在是太妙了。”
把冊子重新交給許敬宗李正囑咐道:“稍稍潤色一下其中的內容,你去長安找幾個畫師,加上一些圖,圖文并茂豈不是更好?”
“怕是以后崔家子弟會越加聲名狼藉。”
“和我們有什么關系。”李正笑著說道。
許敬宗點頭,“下官明白要怎么做了,縣侯放心。”
本來也想過報紙,不過報紙這種東西有些太敏感,加上李世民又是會不會對報紙有什么想法?
還是先從雜志開始為好,李正遞給許敬宗一個錢袋子囑咐道:“你去長安花點錢,找幾個手下專門給你搜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許敬宗看著錢袋子說道:“這個……下官又不太明白了。”
“消息來源需要一個渠道,這樣別人才能更加相信我們寫的東西,總之長安有這么一個幫人專門記錄別人的好事壞事。”李正接著囑咐道:“尤其是關于五姓的壞事,找到的消息越勁爆,我給的錢就越多。”
“好。”許敬宗接過銀錢。
“若是不夠再找我來要。”
許敬宗稍稍作輯。
李正再次問道:“大理寺的和尚死了之后他們有什么動作嗎?”
許敬宗回道:“現在還沒有什么風聲出來,縣侯放心我們的人會盯著的。”
李正點頭答應著。
許敬宗拿著沉甸甸的這一袋子銀餅,“縣侯,下官再多嘴問一句,縣侯是打算把這件事一直做下去嗎?”
“當然了。”李正點頭,“以后的大唐會有一種叫做雜志的書,上面記錄著大唐發生的各種事情,有好事有壞事,還有很多人間不平事。”
許敬宗點頭道:“那下官知道要怎么做了,縣侯放心,下官一定會找可靠的人來辦這件事。”
拿了錢許敬宗便離開去辦事。
李正長嘆一口氣,李世民啊李世民,這件事辦成之后你又欠我一個人情。
為了你李世民的科舉大計,我可是連雜志這種東西都搬出來。
本來也想做報紙的,但是在這個年代信息的傳播效率太差。
報紙的效益不高,信息太過滯后。
雜志的價格還可以賣的高一些。
有李世民的許可,有手中的印刷術,李正很有信心讓更多的人成為記者。
記者信息的源頭要抓在自己的手中,活字印刷術在自己手里,才能讓李世民放心,也可以讓自己放心。
傳播的工具有利有弊,就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果這種刻意大批量印刷的手段落在別人手里。
不排除會不會有人想要煽動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