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在長安鬧出了多大的風波和李正已經沒關系了,如今距離科舉開考開始還早。
李正這些日子一直在鐵匠鋪子里,和鐵家三兄弟一起忙活著。
現如今大唐的工匠已經會很熟練地運用灌鋼法,橫刀就是用灌鋼法打造出來,這也是大唐軍事實力一直可以睥睨四夷的原因之一。
鐵大按照李正的要求在鐵匠鋪子里做出了一個巨大爐子。
鐵二和鐵三看著李正帶來的鐵料不禁咽下一口唾沫,光是從成色上來看,李正帶來的鐵料是他們做鐵匠以來見過的最好的鐵料,這種鐵料世上很少,就算是半輩子打鐵的他們,也是見過幾次這樣的鐵料。
這可是價值千金的鐵料,世面上少得可憐。
鐵大小聲問道:“縣侯,這些鐵料是從何而來?”
“怎么了?”李正問著鐵大。
鐵大說道:“縣侯這些鐵料太貴重了,我們有些不知道如何下手。”
“你們以前沒有見過這樣的鐵料?”
“見過,只是見過幾次而已。”鐵打說道:“這種赤紅色的鐵料太貴重了,外面根本買不到,只是聽說太上皇的寶劍就是用這樣的鐵料打造的。”
“沒見過是你們開掘程度的落后,這種鐵礦一般埋得很深,不好挖掘而已。”李正解釋道,不想和他們太糾結這種鐵料的來歷。
李義府帶著村民帶來了一堆堆煤石,“縣侯要的是這個,對不對?”
李正拿起一塊石頭點頭說道:“就是這種煤石。”
李義府笑道:“我們在外面找到挺多。”
李正拿起一塊焦煤問道:“這種煤石是從什么地方拿來了。”
李義府看了一眼說道:“這是我們從秦嶺一帶挖出來的。”
焦煤是最好的煤,李正對李義府說道:“以后就從那里帶這樣成色的煤礦過來,不用太多,帶來一萬斤左右先用著。”
“好!那些煤地都種不了糧食,人家樂得我們去挖。”李義府點頭答應。
如今還有不少的露天煤礦,如今的大唐對煤石的利用率很低。
李正囑咐道:“記住了,挖掘的時候護好口鼻,多帶一些人手,實在不行從修路的勞工里抽調人手,十天時間我要一萬斤煤石。”
“明白了,只是護住口鼻是不是太過麻煩了,現如今天氣又熱。”
話語說道一半,見李正看著自己,李義府又改口說道:“縣侯吩咐在下一定照辦。”
李正站起身對李義府說道:“若是我知道你不照辦,我就把你丟到倭國去,讓你跟著倭國人過日子。”
這句話嚇得李義府低頭立刻行禮,“在下謹記縣侯的囑咐。”
李正洗手說道:“你聽我的安排,民夫們聽你的安排,若是有人不聽安排,以后我們涇陽便不會再用他,挖完了這一趟誰也不許私自去挖了。”
“喏!”
李義府緊張地站著,第一次看到李正這么嚴厲的神情,雖說不知道為什么要一定要護住口鼻,可看李正的態度似乎是非這么做不可。
這是第二次看到李正有這樣的神情,第一次是在對付那些和尚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