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勉為其難地拿出一文錢。
“再來一局?”李正借過錢說道。
“老奴出門帶得少。”
“可以打欠條。”李正拿出一張字條說道:“魏王殿下也經常打欠條的。”
“不必了,時辰不早了老奴也該回去了。”王鼎站起身再次說道:“如今崔家子弟多數因為品行不端被剔除科舉之外,這一次的事情崔家人不想就這么算了,今日一早就有人提交了奏章說了郡公與公主之間的婚事。”
“我知道了,多謝王公公告知。”
“老奴告辭了。”走之前,王鼎還多看了一眼自己輸掉的十幾文錢,都是省吃儉用好不容易省下來的。
不甘的忍著肉痛,下次還要贏回來的。
王鼎心中暗暗做下決定。
貞觀六年的八月,馮盎終于帶著一大堆的五谷和一些水果而來,更多的是甘蔗。
李正掰下一只香蕉吃著,香蕉有點小顯然品種不好,不過吃起來的口感很好。
馮盎說道:“朝中要的糧食都給了朝中,江南道也種下了交趾的稻種,給你帶了一些豆子,馬料和麩皮,還有五萬石沒人要的陳糧,要不是運送有些麻煩,可以運送更多的過來。”
長長的車隊排列在涇陽村口,李義府讓村民幫忙卸貨。
馮盎說道:“當初你可是說好的,有多少你要多少。”
李正看著馮盎自己的清單點頭說道:“自然是真的。”
“一共五萬貫。”馮盎說道。
“我再加三萬貫當作定金,接著運糧食,還是老規矩馮大將軍能運來多少我全要了,過冬之前我就要。”
“難得見你這么爽快。”
“但是價格上可以便宜一些,如果下一次還是現在的量我只能付四萬貫。”
“這一次五萬貫,你先付定金三萬貫,若是下一趟的數量一樣你只付一萬貫。”
“一共四萬貫,反正馮大將軍能讓人帶來多少我要多少,帶來越多我付的越多。”
“從嶺南運到長安可不容易。”
李正說道:“除了我還有誰可以消耗這么多的陳糧,糧食放在你們嶺南都長毛發霉了,倒不如賣給我,從嶺南收陳糧花不了多少錢,運輸成本也都是大將軍現成就有的手下,除卻收購的成本和運輸的成本,大將軍還有的掙,應該可以掙得三成。”
馮盎笑道:“老夫盤算過,掙得四成。”
“那不得了,放在嶺南浪費不如賣給我多掙一些,以后我還會要很多,給嶺南減少了陳糧負擔,有更多的新糧可以接著種,以后可以加大種植田畝,有了需求,就有了生產,有了生意就有了利潤,咱們互利互惠。”
馮盎啃著甘蔗問道:“你要這么多甘蔗做什么?”
李正吃著香蕉說道:“制糖。”
“蔗糖?”
李正搖頭,“蔗糖容易變質,我要做的是紅糖。”
馮盎好奇問道:“紅糖是什么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