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長帶著一群村民瞧著一車又一車的糧食運入村子里一時間也看呆了,“這么多的糧食要怎么吃啊。”
“之前就買過一批陳糧,現在又來這么多。”一群村子的中年大漢齊齊搖頭嘆息。
“你說正兒這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可憐正兒從小就沒怎么吃飽飯,現在應該是怕餓著吧。”
李大熊遠遠看著自己的兒子,原來兒子已經和自己一樣高了,多看了一眼,也沒在多說一句話。
扛上鋤頭轉身走向田地里接著干活。
一晃多年,李正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孩子了。
直到傍晚時分當天的收糧才結束,整個村子堆滿了糧食。
一麻袋壘著一麻袋成了一座座小山,遠看特別狀況。
若是四年前李世民看到這些糧食說不定立刻會立刻眼紅地過來搶。
現如今糧食連續兩三年豐收,朝中的糧倉說不定也已經塞滿了。
李義府還在統計著糧食的數量,要不是現在涇陽坊市的賬目是徐慧在做,還真忙不過來。
張公謹看大牛帶著一群孩子清點著糧食,而且算盤敲打得很熟練。
有些不明所以,張公謹自己也算了一遍,按照自己算出來的再照對自己的算出來的。
這些孩子所算的重量與自己所算的絲毫沒差。
而且算得比自己還要快。
張公謹叫住一個孩子問道:“你們的數術是誰教你們的。”
“大牛哥教我的。”一個正在換牙的孩子說道:“就是很簡單的豎式運算。”
“大牛哥是誰?”
張公謹再次問道古怪的問著這個孩子。
他吸了吸鼻涕解釋道:“大牛哥就是我們的大班長,大牛哥的本事是跟著李正大哥哥學的,大牛哥學會之后就教給了我們。”
一個十歲不到的孩子,能夠如此熟練的運用數術,絲毫不比成那些學有所成的士子差。
張公謹最了解如今長安的讀書人。
弘文館的那些士子或許還不如這個十歲的孩子。
心中暗暗吃驚李正到底是怎么教的。
大唐能夠出現一個李正已經夠驚世駭俗的了。
若是以后出現千千萬萬個李正。
還怎么得了。
俗話說假傳絕學不輕易外傳,似乎李正也不藏著掖著很大方地教給了村子里的孩子。
又或者說李正教的只是皮毛,或許李正還有更高的本領沒有教出來。
在書院里教書已經有些日子了,張公謹還是第一次覺得自己竟然有自慚形穢的一日。
王鼎帶著人來到了涇陽,這個太監已經村子里的老熟人了。
身為李世民的代言人,要是在別家,說不定早早就出門來迎接了。
也就在涇陽,到了涇陽還要親自走到李正的面前。
李正搬完了一車糧食放下卷起的褲腿,擦去額頭的汗水看到王鼎說道:“王公公你怎么來了。”
王鼎笑著說道:“陛下聽說長安令在收陳糧,就讓老奴過來商議陳糧的事情。”
李正坐在石頭上說道:“怎么?陛下也想賣糧食給我?”
王鼎說道:“如今糧食連年豐收,不少官倉都已經滿了,這不也是給朝中官倉撤走一些陳糧,陳糧放久了就壞了。”
“那陛下是想賣給我還是送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