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回到了長安向李世民稟報,“陛下糧食已經都賣出去了,按照四錢一斗價格的足足六十萬石的陳糧全部賣給了李正,總計一百八十萬貫。”
加上李正這次送來二十萬貫兵器買賣錢財,李世民眼前是一筆橫財,“李正到底有多少錢,這些錢會讓李正傷筋動骨嗎?”
王鼎小聲回話道:“陛下,工部最近仿造出了三百多輛三輪車。”
“全部發放到龍武軍。”
“喏。”
明年就是太子成婚的日子,最近禮部非常地忙碌。
村子里的一群嬸嬸圍著新做出的紡車。
水力半自動的紡車很新奇,從來沒有見過這么神奇的紡車。
李正小心翼翼操作著紡車,一尺長的棉布好不容易做出來,一尺棉布做出來松松垮垮地一扯就撕碎了。
注意到四周嬸嬸們嫌棄的目光,李正連忙說道:“可能是有些細節沒有調節好,我再調整一下。”
又鼓搗了好半天,前后試了十多次。
看著李正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嬸嬸們實在是看不過去了,紛紛過來幫忙。
村子里的嬸嬸本來就對紡織機這種東西用得很熟練。
經過嬸嬸們的幾次提醒,總算是整明白了問題的所在。
重新做了捻板之后,總算可以做出一尺像樣的棉布。
閻立本手里也拿著小冊子,記錄著李正對紡車的改動。
嬸嬸們對紡車的使用適應很快。
而且這樣的水力半自動紡車用起來也很簡單。
一臺紡車三個嬸嬸一起做就可以開始產布匹。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許多,分工一部分村子里的嬸嬸們用來做棉線。
余下的用來運作新式的水力紡車。
閻立本和工匠班開始制造紡車,沿著河灘造紡車,以涇陽的河岸沿線可以造十臺這樣的紡車。
李義府統籌安排,徐慧負責做賬,許敬宗做村子外的外交。
李正發現自己又閑下來了。
今天是李治回長安看望他父皇母后的日子,李正把做出來的幾批棉布給他送入宮中。
長孫皇后拿著李治帶回來的棉布,拿在手中感受著質感,“這布是絲綢做得?”
李治搖頭,“老師說這個是棉布,不是絲綢做的。”
李麗質坐在自己的母后身邊也打量著棉布,“這種布匹好柔。”
長孫皇后平日里也做衣服,以前李世民的還是秦王沒有登基之前,秦王府的日子也很拮據。
李世民登基之后宮里的日子也拮據,那時候公主皇子們的衣服也都是自己做的。
長孫皇后對布料很熟悉,非常明白什么樣的布料適合做什么樣的衣服。
“李正的這個布料質感上雖然比不上絲綢,但是比外面的綢布好很多,用起來非常地舒服,可以用來做里衣。”
李治連忙補充說道:“母后,李正其實還有一個不情之請,只是不知道母后會不會答應。”
“什么不情之請?”
“李正說若是母后可以向權貴們多多推銷這種布匹,母后來做代言,打開銷路之后,以后每個月就會送宮中很多的棉布。”
長孫皇后有些訝異。
李麗質不屑地扭頭說道:“這個李正眼里是不是只有買賣,哼!還是個死要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