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不是每個士兵回去之后就會帶著他們自己的家人來到涇陽。
不過距離完成任務還剩下四千人口。
如今的涇陽迫切需要圖書館三階段的內容,制造技術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長安,李世民看著手中的這本雜志。
一旁的太監伺候著,也不知道怎么了。
陛下一邊看著這本雜志一邊莫名奇怪地笑。
突然又傳來了笑聲,嚇得一旁的小太監站著不敢亂動。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這本雜志,雜志只有寥寥幾頁,但是寫的東西倒是很生動。
寫了不少長安發生的趣事。
沒想到這長安令還有這么多事情古怪的事情。
雜志中所記載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像是誰家老頭竟然又娶了一個妙齡女子做妾。
有說誰家偷偷亂扔垃圾又被罰款了。
誰家小子新婚之后就去平康坊找姑娘,結果娘家找上門。
還有說幾個崔家子弟在賭坊輸得身無分文。
都是一些這樣的小事。
唯獨沒做說朕英明神武的事情。
李世民心里暗暗想著,原來當初李正說雜志里說朕英明神武的事情都是假的?
也沒有吹捧魏征。
桌案的另外一邊放著一大摞的奏章,這些奏章都是彈劾李正的。
從李正娶了麗質之后。
彈劾李正的奏章一直都有。
就像是雜志這種廉價的書籍,五姓是堅決杜絕的。
五姓堅決杜絕這種雜書,雜談書出現在在市面上。
歸根到底還是李正讓書籍越來越便宜。
現如今的長安一卷書的價格從當初的一貫錢到現在只要幾十文。
而且每日有不少人去涇陽的印書坊印書。
印書的價格比賣書的價格更低了。
這肯定是五姓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可這是李世民自己愿意看到的事情。
王鼎小步走來說道:“陛下。”
李世民頷首問道:“李正還沒開始擴建印書坊嗎?”
王鼎小聲說道:“沒有建設印書坊,不過最近涇陽傳出來不少的消息。”
李世民來了精神問道:“說說看。”
王鼎低聲說道:“近日,李績大將軍一直都在涇陽,說是要學習如今涇陽的練兵之法。”
李世民疑惑問道:“薛仁貴和王玄策的事情怎么樣了?”
王鼎回復道:“李績大將軍勸說過幾次,對方似乎都拒絕了,打算繼續留在涇陽。”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涇陽有什么好的?”
王鼎說道:“說是要留在涇陽多學一些本事。”
放下手中的茶碗李世民又說道:“無妨先讓他們留在涇陽,李正去過龍武軍了嗎?”
王鼎低聲說道:“長安令沒有去過龍武軍,一直都在涇陽沒有踏出去一步。”
“這小子還真是……”
“長安令挺穩重,應該不會輕易接手龍武軍。”
“想來也是,這小子的心機多,估計一直提防著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