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搖頭,“學生沒有想得這么多,要學的東西有很多,好像是這輩子也學不完。”
李正低聲說道:“知識是沒有盡頭的,學到老活到老,知識沒有邊界。”
大牛看了一眼身后確認四周無人之后,小聲說道:“老師,你要建設水壩是為了以后更多的工坊吧。”
李正狐疑地看著大牛。
大牛接著說道:“其實我們涇陽的各個工坊學生都有了解,不論是手藝技藝都是那樣,就是覺得有一點很奇怪。”
李正提起魚竿吊起一條草魚,對大牛說道:“你接著講。”
“好。”大牛坐正身子說道:“按照學生現在的了解,涇陽這么多的工坊,每個工坊并不是很大,人手也就這么一些,但每一樣技藝都是需要人用雙手來完成,可是涇陽的人手就這么多,老師想要提高印書坊的產量,又不想擴大規模,這一點就很矛盾。”
李正點頭示意他接著說下去。
大牛接著說道:“其實是老師做的水力紡車給學生的想法,水力紡車借用水力可以讓紡車更加的方便,織布的速度也比以往的手工紡車快上數倍。”
“就像印書坊,肥皂作坊,釀酒作坊,鐵匠坊,其實都是一樣的,這些作坊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改變方式,就像是用水力來代替人力,做成那樣的半自動紡車,就可以提升效率。”
大牛也就不過一個十四的孩子,一句話說到了要點之上。
說得確實很對,也非常有道理。
手工業其實是一個瓶頸,打破這個瓶頸就是工業。
大牛小聲說道:“老師建設水壩就是為了這個吧,不改變手工的方式,涇陽的作坊就會一直原地踏步。”
這小子如今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了,不得不說大牛說的很對,也說對了自己的想法。
不改變生產方式,涇陽的作坊就是一直停滯不前,生產方式不改變,涇陽的工坊飽和之后就連收入也會停滯不前。
當然了也可以多賣一些香水或者做一些其他的東西來制造一些收入。
不過都是治標不治本,只會無窮盡地擴大作坊,擴大買賣。
就像是你用鋸子費力的據木頭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反復。
但是你有了電鋸之后情況就不一樣了。
會被一直禁錮在手工業的階段。
李正對大牛說道:“其實想要改變作坊的生產方式有很多的辦法,不只是依靠水力,我建設水壩的用處也不只是用來制造水力,還有很多很重要的用途。”
大牛瞧著河水像是陷入了沉思。
當然了工業也是一個潘多拉魔盒。
一旦打開這個潘多拉魔盒,一切都會天翻地覆。
那就是另外一個時代。
若是涇陽的工坊擴張出去,那些秘方那些做工一旦擴散,這些技術一旦流傳不出幾年大唐就會出現數以萬計的工坊。
到時候整個大唐的階層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平民和商人之間就會多出一個階層。
這種階層不是權貴,而是控制金錢的階層。
涇陽的一隅之地什么都好控制,可是涇陽以外的廣闊天地就說不好了。
要想擴張就必須要有控制工業的手段。
李正對大牛說道:“有道是想要富先修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今天老師再教你一個知識叫做超前規劃。”
大牛提起精神,“老師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