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著碗李正一邊吃飯一邊對李義府說道:“你把紙漿全部倒入后面的料機里。”
李義府按照李正的吩咐布置著這里的一切。
幾口飯扒拉進嘴,李正吃飯完在一塊木板上寫下,第七百三十一次試驗。
把飯碗放在一旁,李正說道:“開始!”
李義府隨聲大喊道:“開始!”
話語一直傳到了印刷廠的后門,之前因為墾荒新地引流灌溉田地,在村子河堤旁有修建過一個小型的蓄水池。
這是當初開始種棉花的時候修建的蓄水池。
蓄水池的閥門拉開一個缺口,水流便開始沖擊水輪,水輪轉動帶動后方的傳動帶,輪轉機上的傳送帶也開始轉動。
接著幾個村民便開始轉動拉桿,傳送帶的一頭就在裝滿了紙漿的大桶中,隨著傳送帶轉動,帶出來的紙漿黏連在傳送帶上,站在一個個位置的村民開始分割紙漿,分割好的紙漿經過一個爐子快速烘干,再有人工把成了半凝固狀態的紙張,進行壓模。
放到第二階傳送帶,再次烘干,一壓,一烘一印,一長張印好了字的紙張便出來了。
“成功了!”閻立本看到一張嶄新的紙出現眼神激動。
鐵大也在盯著輪轉機,輪轉機的大部分都是鐵質的,半個時辰之后輪轉機又卡住了。
叫停所有的動作,李正檢查著原因。
查看下來還是木質結構的滾動出現了問題,李正對鐵大說道:“把前后中間五個木質滾動全部做成鐵桶,桶壁薄厚大概十厘米,在這個條件下做得越輕越好。”
鐵大收到話語就去辦事。
七百多次試驗,三天三夜以來,這一次運行是最長時間的一次。
一條流水線,從紙漿到成紙到印刷一氣呵成,李正說得真的辦到了。
半個時辰,成紙一共是六百七十張,這個速度是現在印書坊的三倍之多。
水力驅動輪轉機下,傳送帶的速度很慢。
想要再提升效力就不能用水力驅動了。
蒸汽機的想法也不是沒有想過,要做起來也太復雜。
提升效率到十倍乃至三十倍,就必須改善動力問題,看來蒸汽機不得不做啊。
也在系統圖書館中看到過十八世紀的蒸汽機,制造很繁瑣,要解決的問題也有很多,首先就是鋼鐵工藝的工藝水平。
按照現在涇陽的水平,造出一臺大型蒸汽機有些吃力,不過可以試一試。
李正已經有幾天沒有回家了,李麗質來到印刷廠看到一身臟兮兮的李正,“難得看到你這么狼狽。”
見到李麗質,李正也看了看自己,衣服上有很多的污垢,袖口都已經黑得不成樣子了,也不知道頭發有幾天沒洗了。
李正對李義府囑咐了幾句,便跟著李麗質回家了。
回到家中李正好好洗了一個澡,換上干凈的衣衫。
李麗質給李正泡上一杯茶水,“怎么樣了?”
“流水線已經擺平了,問題應該不大,確認了流水線的運作現在可以從效能上想辦法改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