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說道:“莫非您老和吐蕃人有仇?”
李淵笑道:“說不上有仇。”
“那是有過節?要不要在下安排人去揍松贊干布一頓,在下保證不會讓朝中知道是您老指使的。”
李淵低聲說道:“大可不必,只是當年老夫起兵的時候,吐蕃人沒少在后面搗亂。”
李正連連拱手說道:“那在下明白了。”
李淵拍了拍李正的肩膀,中肯地點頭。
張公謹和李淵重新邁開腳步離開,接著散步去了。
回到家中,李正對正在整理衣衫的李麗質問道:“你家皇爺爺和吐蕃人有什么過節嗎?”
李麗質收拾著衣服說道:“皇爺爺自從退位之后一直久居深宮,我也不知道和皇爺爺和吐蕃人有什么過節。”
聽李麗質說著,李正回想著歷史,大唐立國以來和吐蕃的關系就不是太好,李淵稱帝之后和吐蕃也是大大小小有幾場仗打過。
李淵在位的時期,河西、隴右、關中和西域這些地方,大唐和吐蕃為保衛邊防,還有想要控制西域與絲綢之路,打了很多年的仗,武德年間就沒怎么消停過。
直到松贊干布娶了文成公主之后才算是消停。
不過李正很不喜歡這種和親換來的和平。
后世把這段聯姻吹成了一段佳話。
李正打心底里不認為這是一段佳話,從以后的歷史上可以得知,后期的吐蕃也一直對西域和絲綢之路不停試探,唐肅宗時,除少數羌州外,其余地方均被并入吐蕃。
松贊干布對中原的野心一直不小。
中原和吐蕃之間的矛盾也是因為西域,誰控制了西域誰就控制了絲綢之路。
第二日一早,李世民剛剛下場就從王武的嘴里聽到了涇陽的情況。
王鼎在涇陽要盯著這次李正和松贊干布的談判。
這一次吐蕃求援,大唐要從中拿到最大的利益。
如今的王文王武兩個太監一個在管著細鹽的制造,一個管著新式鍛鐵。
王武拿出一份奏章說道:“這是李正的要求。”
李世民接過奏章,奏章顯然不是王鼎寫的,王鼎不識字,能交到王武的手里應該是王鼎遞來的。
打開奏章看著,李世民又放下,“李正竟然想要稱心過去幫忙。”
王武躬身沉默著。
李世民思量許久之后說道:“把稱心從大理寺帶出來,給李正幫忙去談判去。”
王武躬身說道:“喏,老奴這就去安排。”
長孫沖正打算接著去審問稱心,戴胄調查這個兵器的卷宗有一部分不見了,不過還是有一部分留下來了。
把這些線索和稱心對照一下,應該可以核實一些事情。
到了大理寺之后,長孫沖走到地牢之中,才聽這里的獄卒說道稱心已經被人帶走了。
“什么人帶走了稱心!”長孫沖看著空蕩蕩的牢房喝道。
“是宮里的人,而且帶了陛下的旨意。”
“什么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