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初李正一夜賦詩三百首開始,世家就拉攏李正。
卻被李正拒絕了。
李正的印刷術一出來,世家就開始視李正為眼中釘。
現在李正又將印刷術擴展了一步,涇陽書坊一日印書上千冊。
世家不殺了李正,世家都要瘋了。
蜀王李恪就在吐蕃,只要陛下不出兵,鬼知道李恪可以在吐蕃帶著一千人能支撐多久。
但是李恪出事了,其中少不了李正罪責。
即便是李恪沒事,只要吐蕃長時間不能得到平定,世家也會借機來編排李正。
這一切也是為了世家自己的利益。
印刷術是世家的命門。
世家控制天下讀書人就是靠著書籍。
誰掌握了書籍誰就掌握了讀書人。
只要世家手里有書籍,可以教授他人讀書,世家就可以培養出一代一代的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培養出來之后,就是世家的喉舌。
而李正一日之間可以印刷上千本書。
為了世家自己的利益,關于吐蕃的百年大計又算得了什么?
李世民繼續和張公謹說著關于吐蕃的計劃。
東宮的婚宴依舊在繼續。
看著眼前的觥籌交錯。
李正還在想著怎么離開這里。
晚宴就可以隨意一些,晚宴上基本上沒有什么禮儀要進行。
能辦的早就已經辦完了。
轉眼已經傍晚時分。
正在幾個宮女交談的李麗質看出了李正的神情,走上前說道:“想走了?”
李正捧著茶杯點頭,“你說我就這么走了是不是不太好。”
李麗質說道:“那確實不太合適。”
說完李麗質從發髻上拿下一個發簪說道:“那把這個送給太子吧,我們可以從東宮后門離開。”
李正一手奪過李麗質手里的發簪,“這個發簪金子做的吧,也太貴重了。”
李麗質伸手用手指戳了戳李正的額頭,“你鉆錢眼里去了,送太子你還想送多廉價的,一個簪子而已了。”
“不行,還是太敗家了。”李正說完對王鼎招了招手。
王鼎小步走來說道:“長安令有什么吩咐。”
李正卷起衣袖說道:“那筆墨來,我給太子殿下送一個禮。”
王鼎點頭,叫來幾個宮女便去辦事。
不一會兒,筆墨紙硯都放在了桌案上。
李正提起毛筆開始寫字。
李麗質看著李正這種有些別扭的書寫方式,一個個扭捏的字便寫了出來。
直到寫完之后李麗質才看明白了李正的意思。
寫完之后,李正說道:“我這句話送給太子,是不是比這個簪子更有價值?”
李麗質這才笑著點頭,“確實,送個太子簪子還真比不上你寫的這句話。”
看向王鼎,李正又說道:“王公公,你覺得如何?”
王鼎笑著說道:“老奴不識字。”
李正看了一眼四下,又說道:“王公公,我和公主殿下就先走了,麻煩王公公告太子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