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之事,莫要于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孔穎達點頭,“好一個好仁惡不仁,說得好,李正你接著說。”
重新在石頭上坐下,李正看著河水說道:“為生民立命,其實講的就是立命,這里用的就是孟子他老人家的立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孔穎達點頭。
“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是繼絕學,開太平,必取法利澤,垂于萬世。”
“甚善。”孔穎達點頭說道:“李正,你對這四句的見解非常好,不過你說這話并不是你所出,那是何人所出?”
李正笑道:“要真這么說,就說來話長了,這其實是一個很漫長的故事。”
孔穎達說道:“最近很空閑,可以聽你說完。”
李正補充道:“幾天幾夜也說不完的那種。”
孔穎達又說道:“能說出這種話的人,其境界常人難以揣度,若是可以,老朽很想見見他。”
“其實那位高人不愿意見人,他比較喜歡安靜,嗯!就是這樣。”
“是嗎?可能圣人都這樣,都已經到了這般境界,想來已經不想受俗世的打擾,也罷了。”孔穎達嘆息道。
又抬頭看了一眼天色,孔穎達說道:“也不打擾了,天色不早了,老朽該回去了。”
“老夫子慢走。”李正連忙行禮,對李義府說道:“送送老夫子。”
李義府也連忙說道:“老夫子這邊請。”
孔穎達拄著拐杖一步步離開。
李泰小聲說道:“你說的話出自一個高人,高人是誰?”
李正提著魚竿沒有搭理李泰。
李泰又說道:“你從小就在涇陽,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長安,你見過什么高人,哪里來的高人。”
李正:“……”
李泰又想了一會兒說道:“莫非你村子里有高人?也不對呀,你村子的人能識字都不錯了,哪里來的高人。”
“……”
“李正,你倒是說話啊,你怎么不說話了。”
孔穎達走出村子,坐上了馬車。
一路從村子里出來的書童說道:“老夫子,那李正說四句名言出自一個高人,到底是哪位高人有如此的境界。”
孔穎達苦澀笑笑,沒有回答。
有些話還是不說破的為好,李正的身家一清二白。
哪些人和李正交好都看得出來。
李正太干凈了,哪里來的高人?
說不定就是李正為了遮掩才這么說。
四句名言是不是李正自己想出來,至于那個高人是誰,在哪兒?
或許李正永遠也不會說。
就算是李正說了也永遠都找不到。
孔穎達臉上掛著笑容,或許這樣更好,對所有人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