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來了精神,“大致有多少人。”
王玄策面色凝重,“應該有七萬左右的人數,也只是估計,并不確切。”
李恪收好橫刀,“對方發現我們了嗎?”
王玄策搖頭,“不好說,如果他們只是往拉薩去,估計沒有注意到我們,已經派出斥候去查探了。”
李恪低聲說道:“不著急,我們現在還沒適應高原,貿然再進容易出事,我們只有一千人,這一千人都是涇陽人,我們要一個不差的帶回去,人手太少,不能出岔子。”
王玄策非常同意李恪的想法,“也不知道松贊干布會不會來找我們。”
李恪沉默地看著地圖,手中的一千人可都是涇陽鄉民,出了岔子還怎么回去交代。
涇陽
涇陽村的居民區,大多數村民都住在這里,這一片地方坐北朝南,地勢較高。
大牛獨自一人在家中,父母都在涇陽的作坊勞作。
除了傍晚和晚上,大多數時間大牛都是獨自一人在家中。
老師布置的作業就是涇陽未來的五年規劃。
這些日子一直都在關注著涇陽的工坊和涇陽的人口變化,和田地變化。
也問了不少人,準備了兩個月時間。
直到現在大牛才覺得自己有信心可以落筆了。
鋪開紙張,研磨好墨,大牛提筆開始寫著涇陽未來五年的規劃。
按照原本想法,洋洋灑灑寫下一大篇。
從現在的涇陽來看,未來五年的涇陽工坊會擴大將近十倍。
擴張工坊需要土地,工坊擴大十倍需要的土地和人口需要更多。
寫完一部分,大牛放下了手中的筆。
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大牛發現自己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重新回到自己家門口,坐在一張竹椅上。
大牛一遍遍地驗證著自己心中的想法。
從涇陽一開始的小作坊,現如今的涇陽工坊是以前的十倍大。
如今涇陽坊市的商品供不應求。
張公謹說過土地是很多人權貴立足的根本。
而這個根本很多時候就連皇權也不能輕易地去觸碰。
就算是國公皇子他們的封地也都是有限的。
大牛心里想著,如今的涇陽一直都在擴張。
就像是一滴墨水落入布匹中,墨水會在布匹上不斷地擴張。
一個土地有定數的大唐,突然出現一個需要不斷吞并土地的存在,那會是一個什么情況。
大牛下意識地看向長安方向。
皇家會允許老師一直擴張地盤嗎?
從老師與當今陛下的一次次交易和妥協中,如今的涇陽已經一大再大,要說是一個郡縣已經不現實了,反而更像是一座大城。
回到自己的房間,大牛把剛剛寫下來的規劃又一把火燒了。
匆匆忙忙離開家門,打算去問問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