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接著說道:“首先兵器生意要重新起用了,我的眼線會在吐蕃經營,我交代過讓他策應蜀王殿下,大概率上來說蜀王殿下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和西突厥人硬碰硬,而且西突厥人也不一定敢動中原人。”
李世民耐心地聽著。
“雖說如今出征吐蕃對陛下來說是一件舉棋不定的事情,但沒說不能出征西突厥對吧,就算是不出征西突厥,我們在西突厥和大唐之間的邊境上陳兵三萬兵馬,就當是給西突厥人一個警告。”
聽到這里李世民聽出了一點眉目。
李正再次說道:“當然了,西突厥人對家的概念沒有中原人這么濃重,就算我們去圍了西突厥,抄了人家的后路,西突厥人可能破罐子破摔,家都不要了。”
“稍稍警告一番便好,出兵西突厥著實有些不切實際,只需要在邊境陳兵便好。”
李正拿起茶杯喝下一口水,“說得我都有點口干了。”
李世民問道:“在西突厥的邊境陳兵之后該如何?對吐蕃的局勢有用嗎?”
看了一眼李世民,李正無奈地說道:“陛下為何要糾結吐蕃的事情呢?吐蕃的局勢怎么樣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呢?松贊干布借了五百萬貫,難不成我們還要幫著他,既借給他錢,還要幫他做事?這不是傻嗎?”
李世民瞪了一眼李正,心想這小子是在說朕很傻嗎?
“我借給松贊干布的五百萬貫只是第一筆,當時也說過借給他的是第一筆,并且全部折合成了糧食以及朝中的軍餉,到目前為止松贊干布沒有拿走一文錢對不對?”
李世民點頭,李正說得沒錯,當初是借給了松贊干布五百萬貫,當初在契約寫著也是第一筆五百貫。
李正合上茶杯的蓋子,“一個人說話的時候,不要光聽他說了什么還要聽他沒說什么。”
李世民看著李正,“那你沒說什么?”
李正感慨著道:“平定吐蕃之后的吐蕃,還是吐蕃,松贊干布還是松贊干布,除了契約上的那些,就只有那些了,邊防,商貿,人口,兵力?還有一些土地?陛下的胃口未免也太小了。”
李世民眉頭又猛跳幾下,這小子說話就好好說,是不是還要編排朕幾句是什么意思?
這小子是不是故意的?
心里想著繼續聽李正說下去。
“凡是他有的,我們要給他多余的,凡是沒有的,連帶他有的一起奪過來,陛下若是只盯著那些小利益,就全當之前做的都白費功夫。”
李世民瞅著李正低聲說道:“朕怎么感覺,你從頭到尾雖說沒有一句罵朕的話語,可朕把你的話聯系起來一想,你就是在罵朕太笨,目光短淺,不顧大局?”
“豈敢豈敢,在下怎么敢罵陛下。”
李世民板著臉,“朕總覺得你能說一句話夠講完的事情,你要繞好幾個彎,還要將朕嫌棄一番,在你李正眼里,朕就是這么一個愚不可及的人?還是說你覺得朕沒有你的眼光和野心?”
李正搖著手中的扇子笑了笑。
李世民騰地站起身,“你笑什么,好好說話。”
清冷的秋風吹過,李正低聲說道:“吐蕃不能只是吐蕃,吐蕃要成為歸屬,這個歸屬并不是附庸或者附屬國的意思,而是要將整個吐蕃全部收入大唐的版圖之中,這才是陛下應該有的野心。”
“將整個吐蕃全部收入大唐版圖?”李世民重復一遍,不自覺看向吐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