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手底下的那些人底細都很明白,那些在李正手底下辦事的人也不是什么身份不明的人。
在當年李正點名要這些人的時候,就已經把這些人的底細查清楚了。
王鼎低聲說道:“這個上官儀是關中人士出生陜縣,也算是出生名門,其祖上豳州刺史上官賢,其父在前隋大業年間門蔭入仕,授比部郎中,只是在巡游江南時,其父遇害了。”
“遇害了?”李世民頷首問道。
王鼎說道:“據傳聞當時上官儀的父親上官弘,跟隨楊廣巡游江南,到了江都就遇到了兵變。”
江南的江都兵變的事情,李世民當然知道。
那時候也是瓦崗軍逼近東都,也是自己跟隨還沒稱帝的父親李淵進入長安的時候,也是在那時候大業十三年封唐王。
楊廣的最后勢力亡在了江都。
說到了江都兵變李世民也不自覺想起了當年的情況。
天下大亂,各地好漢并起。
所列楊廣十大罪狀,天下英雄豪杰共伐。
王鼎接著說道:“上官弘死在了江都,而上官弘的兒子上官儀那時候藏匿了下來,隱居在一處寺廟之中,做起了和尚這才逃過了一劫。”
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這么多年,這些往事再次浮上心頭。
李世民低聲說道:“王鼎,你覺得這個上官儀如何?”
王鼎躬身說道:“到了涇陽之后,上官儀一直都在李正的涇陽書院做事,也看不出什么,現在成了涇陽的縣丞辦事倒是得體。”
李世民摘下眼鏡說道:“你先退下吧,至于那些細作的事情,你和李正打一聲招呼吧。”
“老奴明白了。”
王鼎離開甘露殿長出一口氣,心中下定決心。
下一次一定要做得更好。
不能再讓陛下失望了。
關中終于入冬了,李正瞧著地里茁壯成長的棉花心情非常美麗,再過兩月這些棉花都可以收了。
冬日里的風還是挺冷的,收了收自己的衣衫。
離開棉花地,走到村子里另外一頭,這里正在新建養豬場。
閻立本正在帶著他的工匠班修建著。
如今閻立本的工匠隊也壯大了不少。
從最初的十多人現在人手已經擴充到了一百號人。
新建的養豬場比養雞場大不少。
這是為了以后幾年做打算。
村子里現有的養豬場已經養不下這么多的豬了。
而且要治理,要衛生,平日里收拾也越來越麻煩。
這個養豬場是李治帶著涇陽的學子一起設計并且做好了為了三年到五年的打算。
這個養豬場最短的使用時間是三年。
三年后可能還要接著擴建。
李義府急匆匆而來,“長安令,王公公來了。”
“帶過來吧。”
“好。”
李義府急匆匆地接人。
看到王鼎這個老太監來到養殖場。
李正笑呵呵說道:“王公公,你怎么又來了。”
兩人心照不宣地笑了笑。
對方彼此都是什么心思,大家都一清二楚。
王鼎雙手揣在袖子說道:“長安令,這是在建什么?”
李正解釋道:“養豬場要新修一個,用來給以后做打算。”
王鼎微笑著點頭,“長安令還是真是有遠見,都已經在為以后的事情做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