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那份書信臣如今還留著,陛下的意思是……”
李世民說道:“朕最近一直在想科舉的事情,科舉是關系到天下讀書人的大事,如今朝中處處缺人。”
杜如晦說道:“陛下,科舉確實事關天下讀書人,但科舉一事也并非小事。”
房玄齡也說道:“陛下,科舉一事確實是天下讀書人的大事,可朝中事情牽一發而動全身,在做之前還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李世民點頭,“中書省擬定章程,這件事可以從長計議但也刻不容緩。”
“喏!”
杜如晦和房玄齡齊齊行禮說道。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這一份密報,又拿起另外一份,這也是王鼎讓人送來的。
李正打算查清楚佛門與權貴之間的關系。
一旦佛門與權貴之間的利益被揭開,佛門一定會出現大動蕩。
看到這份密報,李世民臉上的笑意更濃。
在房玄齡和杜如晦受到李世民吩咐的第二天,要開科舉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朝野。
坐在東宮的李承乾聽到這個消息很意外,“父皇真的要再開科舉了。”
東宮的侍從說道:“據說這一次的科舉要和以往不一樣。”
“不一樣?”
李承乾好奇問道:“如何不一樣。”
東宮侍從說道:“說不上什么地方不一樣,現在中書省也在商議,不過房老正在來東宮的路上,要來給太子殿下上課。”
李承乾有些無奈地看了一眼自己的東宮的侍從,這些侍從辦事越來越不得力了,無奈說道:“你們先退下吧。”
侍從退下之后,不一會兒房玄齡便來了。
李承乾禮貌地向房玄齡行禮,“見過老師。”
房玄齡稍稍點頭說道:“太子殿下,老夫就開始講課了。”
李承乾正襟坐下聽課。
馬上就要到貞觀十年的新朝了。
阿史那還是和往常一樣打掃著朱雀大街,也和朱雀大街上那些經常叫罵的小販子混熟了,從來沒有表明過自己的身份,就算是現在和他們說自己是東突厥王廷的血脈,是當初薛延陀的可汗,想來也沒有人會相信了。
在長安這么多年,阿史那知道了關于大唐很多事情。
更知道了如今中原局勢的變化。
正掃著地,阿史那聽到一旁酒肆里有人在議論重開科舉這件事。
大唐要重開科舉了,大唐的讀書人更多了。
抬頭看向天,阿史那心中感到很無力。
大唐的讀書人越來越多,大唐的國力會更加強大。
這幾年大唐風調雨順,糧食年年豐收。
大唐也越來越富裕了。
中原已經這么強了,它還是一步步在往更加富裕,更加強大的方向而走。
阿史那心中泛起一絲悲涼,如今的突厥呢。
突厥還是如此的蠻夷,還是在原地踏步,甚至如今的東突厥人活在中原人的庇佑下。
心里還有那份東突厥的王室的血脈,讓阿史那從內心里感到自卑,在中原都城的長安,阿史那的心中那種自卑更甚往昔。
看到從驛館出來的祿東贊帶著一群吐蕃人路過。
阿史那更是低下了頭,生怕對方會認出自己。
掃了一段路,阿史那坐在路邊的石頭休息。
從一旁的小販子那里買了一張餅。
阿史那一邊吃著餅,一邊消化著今天聽到的消息。
李正要擴建印書坊,這是要五姓世家宣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