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弘道站在涿郡的城墻上,郭敬之站在一旁說道:“我以后的孩子的名字已經想好了,叫做郭子儀。”
聽他這么一說,郭弘道笑道:“你還沒到成年帶冠的年紀,現在應該好好讀書,才剛剛過十歲如今想什么以后孩子的名字。”
郭敬之長嘆一口氣說道:“最近也是突然來的這個想法,也不知道怎么了心里很不安,想著早點成家留個后。”
瞧著涿郡城內的景色,郭弘道心里也擔心如今的山東地界。
自從段綸來了,崤關換將了。
心里也不自覺地開始慌張起來。
這種惴惴不安的感覺還在心頭揮之不去,就連只有十歲的郭敬之也有這種感覺,他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總覺得他將來會有一番很好的前程。
郭弘道對郭敬之說道:“若是有機會你就去長安,去見見長安的世面。”
說完郭弘道看向了長安方向。
有三萬冊書流入山東地界。
段綸一邊吃著桃子一邊看著這些從長安運送過來的書籍。
這些書都是紙書。
現如今世家們的書籍還有很多都是竹簡的,只有少數的書卷都是紙制的。
這些書中除了涇陽特色的雜志,還有一些尋常讀書人都要看的書籍,大多數都是一些詩經和典義,竟然還有一個個小故事的故事書,似乎是把一些民間的故事整合起來。
看著特別地有意思,一看就是好半個時辰,段綸很喜歡其中一個農夫與蛇的故事。
回過神段綸瞧了一眼依舊站在一旁的小太監,“還有什么事嗎?”
段綸好奇地問道,也不知道這個太監一直等著做什么。
小太監笑著說道:“長安運送過來的很多書籍,山東地界的諸多地界的郡縣都不肯收這些書籍。”
段綸愁眉把手里的桃子核隨手一扔,“那些郡縣連書都不收?”
小太監又說道:“確實是這樣,所以長安那邊的意思是段御史就在范陽不如讓段御史來做這事。”
放下手中的書本,段綸站起身尋思道:“我現在才剛剛到幽州地界,也還沒到范陽郡,也還未在這里站穩腳跟,這撫寧縣倒是好辦,但到了幽州就不好說了。”
“眼下這才剛剛到幽州的邊上,距離崤關也越來越遠,在下心里有些不踏實。”說完段綸看小太監的臉色也不好,連忙又解釋道:“不過請這位小公公,長安令和陛下的囑咐,在下一定會辦。”
小太監躬身說道:“段御史也請放心,只管放心地辦事,其他的事情會有其他人辦的。”
“其他人?”段綸疑惑地問道。
“對。”小太監點了點頭。
“在范陽地界除了我還有其他人在做事?”
雖說是明知故問,段綸還是想這么問一嘴。
小太監說道:“對山東地界的情況,其實陛下和長安令很早就開始安排了,段御史也請放心,不只是段御史在奔波,在這里還有很多人也在做事。”
段綸放下自己的心思,說來也是李世民早就把世家視作眼中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