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也是杯水車薪,根本堵不住的,李正的印書可以一直印,世家是擋不住的。
接下來幾天,段綸一直都在幽州地界附近徘徊,也沒有打算進幽州。
一直等到了長安又運來了八萬本書籍,一車車的書往這里運,看著這個場面段綸倒吸一口涼氣,“這怎么有這么多書。”
運書來的苦力是一個涇陽的村民,和段綸畫押之后收下文書。
段綸叫住這個涇陽村民說道:“以后還會有嗎?”
村民咧嘴笑著說道:“還有呢?正兒每天印的書都快裝不下了,村子里沒這么多放書的地方,就全部給運過來了。”
段綸嘴角使勁抽了抽,“涇陽真有這么多書嗎?”
村民讓人搬運著書籍說道:“這位官爺還別說,自從正兒搞出了一個什么流水線之后,這書就像是雪花一樣,一片接著一片不帶停地,每天印的書籍都堆滿了倉庫。”
段綸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是嗎?”
“那可不是,這印書歸印書,不能耽擱了大家伙種田,收成的時節到了倉庫里全是書,糧食往哪里放?”
“也對。”
段綸附和著點了點頭。
“這才全部又運來了,也怪當初正兒做的倉庫不夠大,這不是現在運來這么多書,等我們回去啊,說不定又這么多了,還要再運過來,來回兩趟半個月之后那些書又堆滿了,愁死人。”
“確實挺愁人的。”段綸尷尬笑笑。
見這些書籍都搬運得差不多了,這個村民帶著人把這些馬車收拾了一番,“事情都辦好了,咱們也就回去了。”
“留步。”段綸上前一步說的:“在下冒昧問一句,長安令一天可以印書多少?”
“印書多少?”這個村民沉吟半晌說道:“挺多的,一天一倉庫吧。”
一天一倉庫?一倉庫是多少冊。
看著村民的笑容,段綸覺得看來多問也沒什么用,“一路勞頓,辛苦了。”
幾個村民收拾著繩索,招呼了一聲便回去了。
段綸瞧著他們離開,又是長嘆一口氣,“長安令還真是厲害啊,可以印出這么多的書。”
懷安縣的縣丞看著一堆堆的書籍神情也有些麻爪,這些書中最多的就是漢書和史記,這兩本書都是如今的讀書人一定都要看的。
段綸對這個懷安縣的縣丞說道:“這些書凡事沒有入世家讀書人,一人只要一文錢一本。”
縣丞說道:“一文錢?這不是和送人沒區別了嗎?”
段綸笑著說道:“我就是白送了,怎么了?”
段綸都這么說了,縣丞一時間也沒辦法。
第二日消息就放出去,朝中派來巡查御史開始送書了,凡事沒有加入世家的讀書人,一人只要一文錢一本書。
消息一出立刻在幽州地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不出三天時間就傳播了整個幽州。
崔傅和徐老頭,還有盧信作三人遠遠看著熱鬧的賣書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