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沒有否認。
李正又說道:“誰都知道如今科舉在即,五姓已經不復當年,而且上官儀和段綸這一次事情辦成,陛下一定會重用他們兩個。”
李世民點頭說道:“只要是人才,朕當然會重用。”
“那不就得了,重用了上官儀和段綸,長孫無忌當然會有想法,但為了穩住長孫無忌,就讓他兒子去了戶部反而是下策。”
見李世民一臉狐疑地看著自己,李正說道:“開科舉是讓官位有德者,有能力者當之,而陛下直接讓長孫沖進入戶部,也不用考核,更不用科舉,直接入仕,坊間會說權貴子弟有捷徑。”
“這樣一來科舉的意義何在?”
李世民頷首說道:“長孫沖本就是門下省的文吏。”
“就算是門下省的文吏,也不是可以一下子提拔到吏部的,他在門下省有什么建樹嗎?”
李正這么一說,李世民想要反駁卻不知道該說什么。
“一個沒有什么建樹,沒有什么能力的人就這么提拔到了吏部后晉的人會不會不服?再說了陛下讓他查的兵器案有什么眉目了嗎?”
“兵器案?”
李世民頷首看著李正,“兵器案是怎么回事,你與朕心知肚明。”
“兵器案如今毫無眉目,讓他辦的事情也沒有辦成,更沒有什么建樹,就讓這樣的人進入吏部,陛下的吏部是不是太過廉價了。”
“照你這么說,朕這么做是做錯了?”
“當然。”
李世民看著李正的神情,“朕是不是現在就應該回宮收回成命,讓長孫沖回到門下省。”
王鼎給李正使著眼色,讓陛下收回成命,這是打陛下的臉。
夾在李正和李世民之間,王鼎感覺自己真的更難了。
李正說道:“倒也不至于讓他回門下省,陛下和我在一條船上,眼下是對峙五姓的關鍵時候,不如讓長孫沖在吏部辦事,只要辦成了這件事長孫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留在吏部,也可以讓長孫無忌信服。”
“若是長孫沖辦不好這件事,再讓他離開吏部,陛下也不會丟了面子,丟的是長孫沖的面子。”
李世民沉吟半晌,“讓長孫沖去吏部是讓長孫沖去辦事,若是事情辦好了,可以堵住悠悠眾口,若是辦不好朕也不會丟了面子?”
李正放下手中的杯子說道:“清查官吏,但凡舉薦入士,考評,風評,以及做官過程中的舉薦人,戶籍,家中親屬,是否有問題,這些都要查,只要查清楚了這件事就可以辦好。”
誰也不是傻子,李世民明白李正的意思,“這個差事可不好辦。”
李正又說道:“陛下既要穩住長孫無忌的心思,又不能在科舉前出什么亂子,只有這么做,你又要面子,又要理子,哪有這么容易。”
李世民低聲說道:“你可以知道長孫無忌一直以來和士族門閥走得很近,而且不論各地還是朝中有多少官吏是長孫無忌舉薦的?”
“這和我有什么關系?”
看李正以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李世民又是氣不打一處來,“你不如明說,讓長孫沖去查他爹長孫無忌舉薦的官吏,想讓長孫沖和長孫無忌反目。”
李正感慨道:“我這也是為了大唐官場的清明。”
李世民盯著李正,“李正啊李正,你這招高明,就連朕也想不到這種一石二鳥的計謀,要說長孫無忌擅謀,你比長孫無忌厲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