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隨大流才能讓別人認同。”李義府捧著酒碗說道:“當一群人在說長安令的壞話,那么其他的孤立的人想要融入大家,就只能和他們說同樣的話,讓他們感到認同。”
許敬宗長嘆一口氣說道:“你看得還真是透徹啊。”
李義府灌下一口酒水,“你我都是年過三十的人了,怎么能不看得透徹一點,你看看這些年輕人他們就沒有看透徹。”
兩人大笑幾聲,碰了碰酒碗一飲而盡。
春季剛開始的時候,正是最繁忙的時候。
所有的農戶都在為了今年的耕種忙碌,長安城一時間所有的酒肆驛館全部住滿。
朝中也在為了來年的科舉努力準備。
阿史那如今已經三十五歲了,他依舊是個長安城中掃大街的人。
沒人知道,他就是當初那個鬧得突厥和大唐邊關劍拔弩張的阿史那。
李崇義拿著一份豬肉送到阿史那的面前說道:“知道你過年清苦,這份豬肉送你了。”
阿史那接過李崇義的豬肉連連道謝。
李崇義感慨著說道:“都過去這么多年了,聽說如今突厥的日子越來越好。”
阿史那低聲說道:“只是如今的突厥人漸漸覺得突厥王不重要了。”
李崇義笑了笑說道:“你覺得還重要嗎?”
阿史那低聲說道:“天下不會永遠像現在這么好,我會看著大唐如今的繁榮,也等待有朝一日突厥人重新想起突厥王庭。”
李崇義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可你自己都要被突厥人給遺忘了。”
說著話,李崇義看了看四周說道:“執失思力他去哪兒了?”
阿史那搖了搖頭,“不知道,可能已經死了吧。”
“保重。”李崇義說完這句話就轉身離開。
阿史那邁著已經瘸了的腿一步步走回自己的住處,這里是街道角落的一個房子,也算是可以遮風蔽雨,這里放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其中最多的就是來自涇陽的書籍。
坐下之后,把傷腿夾在凳子上放松,阿史那看了看自己的傷腿,自嘲地笑了笑。
坐定之后,阿史那開始翻開起了書籍,豬肉就放在一旁,根本沒有烹煮的心思。
東宮,李承乾看著一份份大理寺遞交的奏章,已經連續數日李承乾一直都在東宮處理這些奏章。
疲憊的時候,李承乾抬頭看到了墻上掛著的話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萬世開太平。”李承乾低語著,成婚的那一日看到這幾句話的時候內心像是被什么觸動一般,有時候甚至覺得這就是自己的使命一般。
停下手中的動作,李承乾說道:“這些日子李泰在做什么?”
一旁的侍從說道:“回太子殿下,這段日子魏王殿下一直都在涇陽,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回長安。”
李承乾放松著自己的脖頸,“一直都在涇陽?”
侍從點頭說道:“確實是這樣。”
李承乾重新坐定,目光看向東宮外的陽光,若是將來在繼承皇位最重要的關頭,李正站在李泰的這一邊,而李正擁有那種頃刻摧毀一座城的能力,李泰要爭,孤拿什么和他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