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一臉糾結地說道:“其實我用錢的地方也很多。”
王鼎說道:“長安令掙錢就像喝水一樣容易,哪里會缺這些銀錢。”
“怎么不缺了,我缺呀,我缺得多了去了。”
王鼎依舊是尷尬地笑容。
李世民走到涇陽村外,李君羨帶著護衛的兵馬一直等在這里。
見李世民走到眼前,李君羨連忙行禮,“陛下。”
李世民回應了一聲便走入馬車之中。
李君羨心中想著陛下這一次來涇陽和李正談得并不愉快。
倭國太子和倭國使者離開中原的兩個月之后,中原五月,正是草長鶯飛的春季,李世民登基以來的第一場科舉開始了。
參加這一次科舉的學子有三萬多名,從剛成年及冠的學子,到五十歲有余的老輩,皆有參加。
科舉的考場在長安城的一處校場進行。
李崇義站在長安城的城墻之上,從這里可以看到考場上一大片的學子正在考試,三萬多人,有上千個官吏正在考場之上監考。
李孝恭低聲說道:“兒啊,從此大唐的官場就要不一樣了。”
李崇義低聲說道:“我知道,會有更多的新人進入學子,自陛下登基以來,這是第一次科舉。”
李孝恭看著場面說道:“以后會有更多人的。”
校場很安靜,安靜的只有風聲,就連今日的長安城都不像往日那般喧囂了,所有人都不自覺地放低了說話的聲音。
李孝恭又說道:“說來也奇怪,這一次科舉竟然沒有一個是涇陽的學子。”
李崇義也說道:“孩兒聽朝中的人說,房玄齡親自去涇陽問詢,得知的結果卻是涇陽學子不參加科舉。”
說到這里,李崇義又頓了頓說道:“我知道李正的脾性,他不會碰官場,也不會踏足官場的。”
正說著,見李承乾走向這里父子倆非常有默契地閉口不談。
李孝恭先行禮說道:“見過太子殿下。”
李崇義也跟著行禮說:“太子殿下。”
李承乾走上前,有些尷尬地說道:“朝中沒想到這一次參加科舉的人會有這么多,朝中本想讓這一次科舉在長安城進行,礙于人實在是太多了,只好安排在長安城外。”
這一次科舉不看出身,不看投卷,所有階層的人都可以參加,科舉的人數自然是多。
李承乾看了一眼李孝恭,“聽說倭國太子的胞弟已經到了山東地界了,過幾日就會到長安。”
李孝恭躬身說道:“倭國太子蘇我信離開之前就讓人快馬加鞭去倭國傳信,想來這些日子就要到了。”
“這些日子各國使者來得來,禮部怕是忙壞了。”
李承乾說著話神情倒是沒有太嚴肅。
李孝恭依舊躬著身,“這都是臣等應該做得,沒有什么辛苦兩字。”
李承乾扶起李孝恭和李崇義,“叔父和崇義不用多禮,都是自家人何必如此疏遠。”
自家人三個字,李承乾咬得很重。
見兩人站直身,李承乾說道:“這幾日孤聽說禮部派出了不少官吏,離開長安往遼東方向去了?”
李孝恭點頭,心中已經明白了太子的來意,陛下謀劃高句麗,朝中不免有人猜測其中端倪。
《人在大唐已被退學》無錯章節將持續在筆趣閣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筆趣閣!喜歡人在大唐已被退學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人在大唐已被退學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