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為什么如此想將華國也拉下水來。
其實張宗卿也知道,不僅僅是鎂國首席執政官羅絲服、日不落帝國的首相邱擊邇、大熊國的首席執政官思達琳。
以及目前高盧國的流亡政府首腦、自由高盧國的領導,未來的高盧國首席執政官戴高勒也是在期待著華國加入這場亂成一鍋粥的戰爭。
無他!
發生在北非戰場上的那一場戰爭,讓整個世界都震驚了。
他們見識到了華國陸軍的實力。
也看到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D國軍隊竟然失敗了。
這對于鎂國、對于大不列顛、對于大熊國殘留政府高層,對于自由高盧國的那些人而言。
都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這么強大的助力,尤其是在情況這么危急的情況下。
他們自然都是將目光放在了華國的聲音。
也自然希望華國的軍隊能夠進場,減少他們的傷亡,以及給他們爭取更多的發展時間。
誠然,鎂國也好,大不列顛也罷。
他們都是不希望看到華國的強大的。
他們更希望看到的是華國在戰場上與D國最后兩敗俱傷。
這樣的話,對于他們而言才是最有利的。
所以對于他們來說,讓華國越早介入這場戰爭。
對于他們來說就越是一件好事。
但張宗卿又不是個傻子,他怎么可能如這些人所愿呢?
對于華國而言,在這些國家扛不住的時候。
在情況最為危急的時候入場,才是能夠得到最大利益的時候。
所以張宗卿也在等待,也在等著時機最為合適的時候介入戰爭之中。
至于眼下,絕對不是正式介入戰爭的好時機。
鎂國還沒有與D國發生太大的沖突,他們還沒有得到足夠的消耗。
俗話說的好,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張宗卿想做的就是漁翁,他想讓華國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只有在合適的時間點入場,華國才能從這其中撈到足夠多的好處。
而這也正是張宗卿愿意看到的。
也是張宗卿在期待著的。
“羅絲服先生,你也知道,我們華國人民是不希望看到戰爭的。”
“因為我們華國人民經歷了漫長的混戰史,我們飽受戰爭的創傷。”
“正是因為有這種慘痛的經歷,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我們不會介入一場戰爭的。”
“因為戰爭是要死人的,會讓一個家庭毀滅的。”
“我們華國人民只愿意平平淡淡的活下去,平平淡淡的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我們不希望看到親人的離世,也不愿意自己的血親在戰爭之中死去。”
“因為這是不值得的!”
“和平,杜絕戰爭,這是我們華國人民心之所向。”
“我們不喜歡戰爭,我們也拒絕戰爭,除非迫不得已的時候,我們才會拿起手中的武器進行反抗。”
“在我們華國有一句老話叫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