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國的戰略縱深不應該只是陸軍,更應該是包括廣袤的海洋。
而維護一個國家的海洋利益,那就需要極為強大的海軍實力。
很早之前,張宗卿就考慮過海軍的發展問題。
但海軍投入的成本太高,大量建造軍艦只是窮兵黷武而已。
而且在沒有相關經驗的情況下,貿然開展海軍軍艦的建造,只不過是徒然多走彎路而已。
如今獲得了比斯麥戰列艦的設計圖紙。
完全可以大大縮減奉天兵工廠的軍艦設計專家,對國產海軍軍艦建造的自主探索、自主摸索的時間。
“排水量:標準排水量4.17萬噸、滿載排水量5.09萬噸。”
“最大航速續航力:
9320海里/16節、8525海里/19節、6640海里/24節。”
……
馬克爾教授盯著設計圖紙上的數據,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他對這款戰列艦的相關數據極為滿意。
“張,我可以立即返回奉天兵工廠,督促這款戰列艦的建造。”
“相關戰列艦裝甲的特種鋼材強度,火炮裝備設計等各個方面,奉天兵工廠的配套工廠都已經能夠生產設計。”
馬克爾教授與林豫堂教授對視了一眼。
他們都是對這艘戰列艦的設計與建造充滿了信心。
“很好,這款戰列艦的后續設計與建造工作就交給你們了。”
“請兩位一定要將這艘戰列艦,打造成世界第一流的軍艦。”
對于像馬克爾與林豫堂這樣的專家教授,張宗卿一向是抱著極為尊重的態度。
“宗卿,這個請你盡管放心。”
“不過這艘戰列艦若是建成,宗卿你打算給戰列艦改上什么名字?”
林豫堂教授突然開口問道。
在歐美國家,軍艦的名字都是以政壇名人或者是皇室成員命令。
林豫堂看向張宗卿,他認為張宗卿也會將這艘戰列艦改名為“宗卿號”。
畢竟這艘軍艦本就是出于張宗卿的一手設計。
這艘戰列艦以張宗卿之名命名,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出乎林豫堂意料的是,張宗卿并沒有將這艘戰列艦命名為“宗卿號”。
只見張宗卿沉思了片刻,他隨后開口道:“林教授,你認為這艘軍艦命名為致遠號,如何?”
致遠號?
林豫堂陡然一驚,隨后涌來的卻是滿滿的感動。
身為一個華國人,“致遠號”的名字不能忘記,也不許忘記。
在當年華國與倭奴國之間爆發的甲午大海戰之中。
致遠號軍艦在彈藥將盡、并且遭受重創的情況下。
艦長鄧世昌下令致遠號沖向倭奴國艦隊的主力艦吉野號,欲與敵同歸于盡。
但不幸的是,致遠號被倭奴國擊中**發射管引發管內**爆炸沉沒。
致遠號全艦官兵246人為國殉難。
甲午大海戰是華國近代史中極為屈辱、悲壯的一幕。
而致遠號所有的官兵,也是華國當之無愧的英雄。
如果這艘戰列艦被命名為致遠號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