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昌、世昌、步蟾、永升、履中、建勛、泰曾、用霖……”
“所有在甲午大海戰中為國捐軀的同學們,戰友們!”
“鎮冰足足等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啊!”
“今日,鎮冰終于要給你們報仇了!”
“你們若是活著能看到眼前這一幕,必然會為華國的強大而自豪吧!”
“今日之華國,再也不是當年列強靠著幾艘軍艦,就可以輕易叩開國門的華國了!”
“今日之華國,再也不是那個積貧積弱的華國了!”
滾燙的淚水模糊了薩鎮冰的雙眼,作為一名從甲午大海戰中活下來的老兵。
薩鎮冰無一日不是從痛苦之中驚醒,無一日不是帶著屈辱、帶著痛苦茍活于世。
他之所以還活著,他之所以還在拼死為華國的海軍事業奮斗。
就是為了有那么一天,親自為那些戰死在甲午大海戰中戰友們復仇。
就是為了華國不至于再被洋人的幾艘軍艦叩開國門,讓華國的百姓、子民們在這國恨之中受盡屈辱。
遙想當年,在甲午大海戰那段悲壯、屈辱的歷史中。
北洋水師的所有帶艦將領只要軍艦沉沒或再不能統艦殺敵,幾乎必然是自殺成仁。
“鎮遠號”管帶林太曾,當“鎮遠”于海戰前不慎觸雷,在旅順船塢失陷再無法修復時。
痛苦不已的泰曾,旋即于當夜自殺。
而代艦長楊用林于甲午戰敗后的2月1日,痛苦于大勢已去,再無法統艦殺寇時。
他遂口吟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詩句后,以槍射口兀自飲彈。
至于丁汝昌、鄧世昌、劉步蟾,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完成了自己的誓言。
“茍喪艦,必自裁!”
這是當年華國國力衰微之時,為維護祖國海疆的英雄們的最終選擇。
薩鎮冰強忍住心頭的激動與悲痛,他用極為沙啞的聲音大聲吼道。
“華國的海軍勇士們,今日是洗雪國恥之日,把海面上小鬼子的天照號航空母艦,給我打沉!”
“把他們都給我送進海底喂魚喂蝦,我們要用小鬼子的航空母艦遺骸,來祭奠甲午大海戰中為國捐軀的英雄。”
薩鎮冰將軍大聲喝道,他的右手狠狠揮下。
就像幾十年前,威海位之戰打響,薩鎮冰在日島炮擊倭奴海軍軍艦時所做的一般。
歷史在這一刻重演,而結局已經是發生了逆轉。
薩鎮冰將軍的右手這一揮動。
標志著華國與倭奴國的海軍力量對比,再次開始走向了逆轉。
與甲午大海戰不同,這一次華國走的是上坡路,而倭奴國走的是下坡路。
“所有潛艇都給瞄準倭奴國天照號航空母艦!”
“發射!”
“是!!”
堅決而激動的聲音下。
二十枚**從u-xxi型潛艇的**管中魚貫而出,朝著小鬼子們引以為豪的“天照號”航空母艦,極速撞擊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