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遇到那些難以抉擇的事情,或者是處于極度焦慮的狀態之中。
大熊國的首席執政官絲達林都會在辦公室中,陷入徹夜難眠的狀態。
作為大熊國極為強硬的大統領,也有鐵血無情之稱的絲達林,他的雙手竟然在顫抖,罕見的顫抖。
即便在大熊國推翻帝制獲得新生之后,面對很多外來勢力的插足。
即便是在新生zq面臨扼殺的艱難境地之時。
即便是在大熊國的那個導師逝世,國內處于爭權奪利的狀態中。
絲達林依然是穩坐釣魚臺的那位。
他通過極為強硬而鐵血的手段,將所有反對他的人都處理了一遍。
這一舉措導致在鐵與血中誕生的許多優秀軍人,都被自己人殺死。
而曾經戰力強悍的大熊國在瞬間變得衰落了下來,否則以大熊國的實力,不可能拿下一個小小的芬藍國也變得如此的艱難。
不過絲達林并不認為對外擴張的決策是錯誤的。
而隨著芬藍國的拿下,絲達林甚至認為自己已經是有了能夠與d國在歐洲大陸上爭鋒的實力。
不過絲達林并非是蠢貨,他知道華國與d國的關系極為密切,一旦在陸地上與d國發生沖突與戰爭之后。
華國就成了最大的潛在不安因素。
兩線作戰,這是絲達林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況。
與歐洲戰場一樣,絲達林為了避免在自己的國土上與d國發動戰爭。
他竟然悍然出兵與d國瓜分了整個菠蘭國,為大熊國爭奪了部分戰略空間以及緩沖區。
絲達林對于自己的這一選擇,感到十分的滿意。
雖然這在日后已經證明并沒有什么卵用。
畢竟d國的機械化部隊,甚至是已經推到了大熊國的國都位置。
絲達林高看了大熊國的軍隊,同時也小看了d國強大的陸軍。
同樣被他小看的還有華國陸軍。
從華國的廣袤疆域中,通過戰爭分裂出一部分國土。
從而形成與華國的戰略緩沖區域,進而避免與華國、d國兩線作戰的不利處境。
如果能夠一戰打掉華國北上的“野心”,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只不過絲達林都是站在大熊國的角度考慮問題。
他并不知道張宗卿對于貿然分裂華國土地的人或者是國家,到底是有多么的厭惡。
他也不知道華國為守護領土與主權的完整,到底愿意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所以絲達林做出了極為嚴重的戰略誤判。
他以為此時的華國還是那個腐朽到極點,被世界各國輪番欺負與修理的國度。
且不說華國此時已經是兵強馬壯。
縱然華國此時羸弱不堪,華國的子民也愿意用自己的鮮血與生命,為這個國度付出自己的一切。
“吧嗒吧嗒!”
絲達林抽著煙斗,他極力平復下自己的情緒。
但絲達林的雙手依然在不住的顫抖著。
整整一千輛坦克可能面臨全軍覆沒的境地,大熊國最精銳的十萬機械化部隊極有可能被華國徹底擊敗。
華國陸軍什么時候如此強大了?
罕見的,大熊國強人絲達林竟然失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