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卿!”張宗卿伸出了自己的右手,與站在自己面前的鶴鹵曉夫握緊在一起。
“張少帥!”見到張宗卿伸出手來,鶴鹵曉夫也是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兩人寒暄了一陣。
或許是因為形勢或許緊張,或許是因為鶴鹵曉夫的內心也是焦急異常。
這個喜歡吃玉米棒子、喜歡吃土豆燉牛肉的大熊國未來首席執政官對張宗卿說道:“張少帥,此時d國大軍長驅直入,數十萬、上百萬我大熊國的士兵被成建制、成規模的被殲滅!”
“我此行來到華國,就是奉了首席執政官的命令,請求張少帥的支援!”
鶴鹵曉夫言辭懇切,心中也著實是焦急。
就在飛機上,鶴鹵曉夫收到了來自斯林格勒的電報。
數十萬大熊國的軍隊成建制的被d國的坦克裝甲軍團圍困在基輔地區。
危在旦夕!
稍有不慎,大熊國的這數十萬大軍就將被d國陸軍裝甲軍團一口吃掉。
不但是大熊國首席執政官思大琳,鶴鹵曉夫在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大吃了一驚。
鶴鹵曉夫知道在經過席卷了整個大熊國的“大風暴”運動之后。
整個大熊國軍隊幾乎是人人自危,畢竟上千萬軍人、百姓在這場“大風暴”中被擊殺。
整個軍隊的指戰體系也因為“大風暴”的清洗而陷入了癱瘓之中。
雖然大熊國的首席執政官思大琳在后來立刻就是意識到了這一點。
但短短的時間根本無法打造出一支能夠凝聚在一起的精兵。
即便如此,鶴鹵曉夫也沒有想到同樣是裝甲化、機械化的大熊國陸軍,竟然在d國陸軍的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看著鶴鹵曉夫的著急表情,張宗卿不為所動。
事實上張宗卿對發生在基輔那場戰爭的了解程度,遠在鶴鹵曉夫、甚至是在大熊國首席執政官思大琳之上。
在張宗卿的記憶之中,基輔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包圍戰。
對d軍而言,從戰術上來看無疑是一次成功的杰作。
畢竟通過這一戰,d國軍隊成功奪取了烏克藍和頓涅次盆地。
而從戰略上來看,d國軍隊在避免南翼不受到敵人反攻威脅的同時,可以集中力量進攻大熊國的莫思科。
這無疑是d國在戰略、戰術上對大熊國軍隊以及戰略高層一次徹頭徹尾的碾壓。
張宗卿依然記得在基輔會戰之時,指揮官曾經向大熊國首席執政官思大琳請求過撤退。
不過這個鐵血的大熊國首席執政官選擇了拒絕。
最終的代價自然也是極為慘烈的。
基輔會戰結束,大熊國軍隊中的第5、第21、第37、第26集團軍大部,第40、第38集團軍之一部被殲滅。
大熊國西南方面軍司令、參謀長、政委在突圍中陣亡。
包括蘇第5集團軍司令在內的66萬人被俘虜。
884輛坦克,3718門火炮,3500輛車輛被d軍擊毀或繳獲。
如果要張宗卿來評價的話,這一戰可以說是打的一塌糊涂。
此時的大熊國首席執政官思大琳頗有種后世的運輸大隊長江中正的感覺。
剛愎自用又同時自負至極的思大琳也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事實上也證明,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士去做才是最正確的事情。
至于張宗卿本人?
放眼整個華國,有誰在軍事一道上比張宗卿還要專業一些?
而這一次,大熊國面對的情況甚至比另一段歷史之中所遭遇的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