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朔沒有想到自己在養老院見到的那個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居然是托兒所的阿姨。
李承朔沒有想到自己第一次主動向母親要錢居然是為了阿姨,又或者說是為了江曼冬。
不過除了幫江曼冬度過經濟上的難關以外,李承朔覺得寧院長還應該給阿姨的未來生活一個保障。
或者是應該由托兒所給阿姨一個退休后的生活保障。
李承朔不明白為何一個心地如此善良的人卻沒有一個美好的晚年。
在李承朔記憶里,阿姨雖然較為年長,但是現在年齡也應該沒有超過六十歲。
在養老院看到的那個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婦女看起來已經猶如七老八十,頭發已經幾近全白,臉上的皺紋像是從來沒有打理過一般,兩鬢之處的皺紋已經堆積在一起。
阿姨的眼角受到皺紋的拉扯有點往下掉,部分皺紋已經遮到了眼睛的正前方。
臉頰的皺紋已經在鼻子的兩側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每一次表情的浮動都會帶動周圍眾多的歲月痕跡。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阿姨應該才是江曼冬的母親,江曼冬也曾經試圖這么稱呼阿姨,但是阿姨拒絕了。
阿姨說自己承擔不起作為一個母親的責任,她愿意用一個阿姨的身份來摯愛江曼冬一生。
每當想起阿姨拒絕自己的話,江曼冬都會更加仇恨自己的父母一分。
李承朔開始理解江曼冬為什么愿意在養老院干著那些又臟又累的工作,而且還拿著那么低的工資。
寧院長能夠對江曼冬如此狠心,自然當年對阿姨也可以更加嚴苛。
這種隱藏在社會背后的不和諧因素,讓李承朔從小學習的俠義之心變得更加濃烈躁動。
他覺得養老院應該免費為阿姨提供養老服務,而且應該為江曼冬足夠的工資待遇。
但是李承朔又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實不多,除了心里極度憤慨以外,他能做的可能只有拿起法律的武器。
不過李承朔上網查詢的案例讓他非常失望,阿姨這種情況只能送給政府來解決,沒有辦法用道德審判的方式去制裁養老院。
李承朔把自己查詢的結果告訴江曼冬的時候,江曼冬并沒有表現出很詫異。
“我早就咨詢過了,沒用的。”江曼冬有些氣餒的說道。
“養老院怎么說?”李承朔問道。
“其實是我害了阿姨。”江曼冬自責道。
“這跟你有什么關系?”
“如果不是我的存在,阿姨本來可以輕松的一個人生活。”江曼冬解釋道。
“阿姨這么說的?”
“這還用說嗎?這不很明顯嗎?”
“你不覺得阿姨這么多年一個人生活很奇怪嗎?”李承朔提醒道。
“一個人生活怎么了?”
“阿姨比我父母的年齡都大,而且阿姨的條件不錯,怎么會一個人生活呢?”李承朔分析道。
“我問過她,她沒有說。”江曼冬回道。
“她沒有家人嗎?”
“我算嗎?”
“我是說那種有血緣關系的,她總不能從來都是一個人吧。”
“好像知道阿姨身世的人只有她自己。”
“不對,原來托兒所的負責人肯定知道。”李承朔想起了什么。
“我從來沒有看到過托兒所的真正負責人。”
“你記得托兒所的名字嗎?”李承朔提醒道。